人类在肢体上的懒惰和头脑上的勤奋,不断刺激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演进,就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手机:是变形金刚还是瑞士军刀?
在过去的数年里,手机不断取代着我们随身携带的各种物品。因为可以显示时间,手机取代了手表(这似乎可以算是一项市场巨大而又价格低廉的增值服务);因为集成了摄像头,手机开始取代数码相机;因为音乐功能日趋强大,手机还渐渐要取代MP3播放器。
手机成了变形金刚,接下来,它还可以取代什么?还会取代些什么?
钱包?看起来很靠谱,然而工程浩大。钱包里可能有零钱,这点可以通过手机小额支付来实现;钱包里还可能有钥匙,这点可以通过在手机上集成二维码和RFID技术来完成;钱包里还有各种功能、各种形式的卡片,目前用手机绑定银行卡或许能达到差不多的效果;那么钱包里的其他零钱呢?那些大家虽然嫌麻烦却不得不带的必需品。比如女士的化妆镜?比如记者的录音笔和U盘?比如粉丝和发烧友们的游戏机或者移动电视?再比如商务人士的PDA甚至笔记本电脑?
从硬件上来看,这些功能不难实现,手机市场细分之后,厂商们花样迭出,各种噱头的产品应有尽有,音乐手机、化妆镜手机、电视手机、智能手机,种种概念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但是这里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功能的相互排他性。同等条件下,一款手机的功能越多,就越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我们想要一款手机“大而全”又保质保量,难免有点儿不切实际。
那么,是否有可能快速实现基于手机的多功能切换呢?
不妨换一种思路试试,通过软件来实现各种功能,将应用集成在服务器上,为手机安装客户端,并且尽量简化客户操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要带宽足够,就能够一键从网络上调出某项功能,让消费者自由组合。按下1,它变成一只录音笔;按下2,它成为一款GPS定位器;按下3,它又可以作为一款高性能播放器。这些功能既可以通过拓展系统内存来增强,也可以因为暂时不用怕浪费系统资源而删除。手机没有变,卖点却变了,适用的人群也变了。就好像一款软件可以有开放的API接口,手机上的应用也应该是朝开放的模式去发展。以此为方向,开放性的手机操作平台就显得不可或缺了,也难怪Google和中国移动都对平台如此看重,平台的开放性,直接决定着未来的应用啊。
有了一个足够“开放”的平台,也许我们不能要求手机真的像变形金刚那样剽悍,甚至代替了汽车和飞机,却可以期待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一把瑞士军刀,通过软件突破自我,在未来变得“精巧而又强大”。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