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光热发电初露峥嵘 标杆电价或刺激行业爆发

  光热发电正在浮出水面。

  11月26日,中海阳能源集团玉门东镇光热发电项目正式动工,成为我国首批20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中又一个正式启动的项目。此前最早建设的同类项目是2014年7月,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导热油槽式50MW光热发电项目。

  “该项目有望于2018年上半年全面建成投产。”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薛黎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同时,中海阳集团与玉门市政府在11月26日还进行了二期500MW光热项目签约仪式。

  作为未来我国多元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光热发电还存在技术等方面的困难,但自从今年9月初发改委将光热发电1.15元/千瓦时的标杆电价公布后,产业投资和发展已提速。国家863项目1MW槽式示范项目首席专家和课题负责人徐二树认为,光热发电未来具有很大潜力,但在“十三五”期间仍将处于技术摸索和逐渐成熟阶段。

  而薛黎明认为,目前我国光热发电产业仍处于类似于2004-2005年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阶段,到2019年后,我国光热发电产业有望实现真正的产业化。但在这个产业化实现之后,行业也将迎来一波整合浪潮。

  技术差距待弥补

  太阳能光热发电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是指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

  在今年9月30日公布的20个首批示范项目中,玉门总共有4个项目入选,是入选数目最多的县市,中海阳玉门槽式光热电站是这4个项目中最早动工的项目。据中海阳执行总裁赵鹤翔介绍,此次开工的项目建设装机容量50兆瓦,占地面积290万平方米,槽式太阳能集热回路192个,熔融盐储热9小时,电站设计寿命25年。

  事实上,光热发电在全球暂时尚未取得大规模的商业化运用。薛黎明坦承,目前项目主要的困难存在于技术设备上。在光热发电主设备的太阳能导方面,中海阳已经建成亚洲唯一一条柔性太阳能聚光反射镜生产线,其技术指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常规导的汽轮发电机组和熔盐导的熔盐泵和熔盐储热设备上,还存在与国外较大的技术差距。

  与此同时,薛黎明认为,光热发电可能在5年以后出现新的技术路线,它最终将是对目前几种技术路线优势的集合,而这种新的更优的技术路线,还有待在未来的实践中去摸索。但是,设备与技术上的差距,也为光热发电带来未来成本降低的较大潜力。

  徐二树表示,由于我国光热发电还处于示范发展阶段,而光热发电包含一系列很复杂的技术,例如EPC集成等,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多,所以示范项目在2018年并网发电后的运行效果至关重要。

  在项目未来的盈利方面,薛黎明认为,光热发电1.15元/千瓦时的标杆电价制订较为客观,而在2018年项目并网发电后,中海阳希望能够达到20%-30%的收益率,中海阳将从项目的设计、设备采购、EPC总包集成、投资成本规划等方面来努力达成这一指标。同时,相较于光伏项目7-8年的投资回收期,中海阳认为光热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将更短。

  薛黎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未来中海阳还将在青海或者新疆进行一些光热发电项目的投资。而随着项目的开工,以及新项目的规划,“中海阳正进行一些股权、产业基金和债券的融资计划,计划方案或将在未来2-3个月内公布。”薛黎明表示。

  行业整合预期

  中海阳早在2010年便于国内率先布局光热发电产业,这是源于中海阳对于光热发电产业前景的看好。按照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中国光热发电市场到2030年将达到29GW装机,2040年翻至88GW装机,2050年达到118GW装机,成为全球继美国、中东等地区之后的第四大市场。

  国家能源局也于去年年底下发《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项目数80个。

  光热发电被看好的另一个原因是源于它的效率优势。光热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种,一般认为,光热发电比光伏发电具有转化效率高、24小时不间断发电等优势。据悉,一般的光伏发电转化效率为10%-20%,而此次中海阳玉门槽式光热电站项目的承诺转化效率为24.6%。

  据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近日发布《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末,可再生能源电力占全球发电量的23.7%,其中地热能、光能、海洋能总共占比0.4%。徐二树认为,尽管光热发电具有较大潜力,但目前尚有部分技术难题待解决,在“十三五”阶段,我国光热发电仍将处于技术摸索阶段,暂时难以成为满足国民经济生产需求的主要能源。

  与此同时,可作为前车之鉴的是,2011年光伏标杆电价政策出台后当年的装机容量同比增长了768%。薛黎明透露,现在在光热发电行业,大家确实都在为未来的3年、5年、10年做准备。但徐二树表示,光热发电在技术难度和投资额度等方面的高门槛,或将可以阻止产业无序竞争的发生。

  一般而言,光热发电项目投资额巨大,其中设备投资占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此外,项目投资还涉及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税、草原保护补偿费、水土保持费等。

  “尽管光热发电产业有更高的资金和技术门槛,将使得进入的玩家更少、更加理性。但在2-3年以后,光热发电产业仍或将迎来一波‘大浪淘沙’,设备供应商和大量拿地的项目运营商或将经历一次整合。”薛黎明补充道。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绿证消费“强制时代”开启:五部门联手推动绿色电力消费

绿证消费“强制时代”开启:五部门联手推动绿色电力消费

3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分别对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市场供给、消费需求、交易机制、应用场景、应用走出去等五方面提出要求。

2025年03月20日
迅猛增长!2025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再迎开门红 预计下一阶段市场将向"优"发展

迅猛增长!2025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再迎开门红 预计下一阶段市场将向"优"发展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今天(2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止到2025年1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21.3万台,同比上升49.1%。对比2024年数据,增速出现一定幅度下降。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024年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86.1万台,同比增加63.7%。

2025年02月17日
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月19日,据中国中车公众号发布,应用于沙戈荒地区的超大功率等级风电机组——“凌风号”在吉林中车松原基地成功下线。凌风号”超大功率陆上 12.5 兆瓦风电机组比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

2025年01月21日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台 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台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台 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台

12月25日,2024年推进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座谈会在广东深圳召开。会议指出,2024年是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完善的一年。

2024年12月28日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35.51亿个 其中风电占37.25%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35.51亿个 其中风电占37.25%

11月21日,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2.32亿个。其中,风电5.30亿个,占43.01%;太阳能发电1.97亿个,占16.02%;常规水电3.92亿个,占31.84%;生物质发电1.09亿个,占8.83%;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378万个,占0.31%。

2024年11月22日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23.19亿个 交易绿证3.59亿个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23.19亿个 交易绿证3.59亿个

从交易情况看,2024年9月,全国交易绿证4487万个(其中随绿电交易绿证2068万个);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交易绿证3.59亿个(其中随绿电交易绿证1.85亿个)。

2024年10月24日
核电建设提速!项目及机组数量创历史新高

核电建设提速!项目及机组数量创历史新高

8月19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江苏徐圩一期工程等五个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要不断提升核电安全技术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全链条全领域安全监管,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2024年08月21日
2024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同比增长13倍 其中风力发电1.97亿个

2024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同比增长13倍 其中风力发电1.97亿个

据介绍,2024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4.86亿个,同比增长13倍。占2017年实施绿证制度以来累计核发绿证的68.7%。全国绿证市场交易绿证1.6亿个,同比增长6倍,绿证交易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2024年08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