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供过于求 光伏等新兴行业产能过剩危机是否又将重演

        导读:供过于求 光伏等新兴行业产能过剩危机是否又将重演。光伏产业出现产能过剩是新问题,也是老话题。说它是个老话题是因为光伏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与钢铁、水泥、有色、汽车等传统行业是类似的;是个新问题,是因为这次产能过剩出现在了技术还在日新月异变化中的新兴行业。

        参考《中国光伏发电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战略分析报告(2013-2017)

        产品价格下跌,盈利能力下滑,行业供给大大超过市场需求,这一系列曾经发生在钢铁、电解铝、汽车、煤化工、铜冶炼、平板玻璃、造船、水泥等传统行业中的产能过剩顽疾,如今又一次在光伏、风电设备、电动车电池、LED等新兴行业中重演。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欧洲削减新能源补贴或许能够解释世界市场总供给的萎缩和部分欧美企业的破产,但是不能完全解释大量中国光伏企业缘何“未老先衰”,走进债务违约和企业破产的险境。

        2012年,世界光伏的总产能为60GW,其中来自中国的产能就达到了40GW,但是同期世界市场总需求仅为30GW。产能过剩不但将中国光伏企业推向破产边缘,而且让世界光伏同行都感受到了严冬的凛冽寒风。

        光伏产业出现产能过剩是新问题,也是老话题。说它是个老话题是因为光伏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与钢铁、水泥、有色、汽车等传统行业是类似的;是个新问题,是因为这次产能过剩出现在了技术还在日新月异变化中的新兴行业。

        产能过剩问题之所以会在中国多个行业中屡屡出现,是因为中国存在滋生这一问题的温床。政府往往会从扩大就业,增加地方GDP等因素出发,对某些处在产业发展上升期的行业给予特殊关注。从2004年光伏企业出现盈利率上升,大规模上市之际,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开始热情高涨地为扩张企业产能提供种种便利。财政补贴、政府担保、减税、批地、免地租等等一系列曾将一些传统行业“催肥”的措施被用在了光伏企业身上。一个个“全国最大”乃至“世界最大”的生产企业被政府培育出来推向市场。如果不给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热情降降温,不限制政府在竞争市场的干预活动。资金、土地等重要资源的市场价格还会被持续扭曲,光伏也不会是中国最后一个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

        然而政府的扶持也只是为光伏企业出现产能过剩提供了外因。光伏和其他传统行业一样,如果不去积极“造势”,就不能贷到款,也上不了市。“造势”就意味着扩张。在产品利润率较高,市场仍处于上升阶段的时候,光伏企业往往追求迅速做大。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拉拢更多的客户群体也就意味着企业成功。一个快速发展,毛利润率可以高达30%的新兴行业自然吸引了银行的注意。在流动性扩张背景下,银行竞相为自己认为会在未来成为“业界第一”的光伏企业提供贷款,而光伏企业只需向银行证明自己是大企业,有大项目,或者能说服银行相信自己即将成为该行业的霸主即可轻松获得资金。

        光伏等新兴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可能会造成比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更大的危害。在新兴行业,技术或市场的瞬间变化就会对一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造成巨大冲击。例如,Solyndra公司曾经是美国太阳能界的翘楚,美国政府曾向其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担保。该公司为避免采用当时昂贵的多晶硅原料而采用了圆柱形蓄电池,被一度认为是明智之举。然而多晶硅价格意外出现了快速下跌,迅速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太阳能板让这家明星企业无奈申请破产。因此,在既定技术条件和市场发育阶段对新兴行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往往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新兴行业的发展关键依靠技术创新,但是当出现利润率下降,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企业往往已经积重难返,无力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即便市场复苏,需求量上升,顾忌过去的巨额固定资产投入和负债,企业也无心进行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在技术和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可以在经济周期的上行区间得到缓解,但是对于光伏这样的新兴行业来说,即便出现市场转机,产能过剩得到缓解,企业也将会面临技术上的进一步落后。

        和其他产业一样,中国光伏行业在做“大”的同时却没能做“强”。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Center)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光伏的优势仍然是在大规模的生产和组装环节,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领域依然落后于美国同行。中国仅在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生产方面处于绝对优势,而美国的优势在科技含量更高的制造多晶硅及晶圆片的太阳能资本性设备。2011年,仅资本性设备出口一项,美国就从中国赚取了22亿美元。同年,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的光伏组件及相关服务价值超过37亿美元,而中国的光伏产品出口额仅28亿美元。可见纵然产能巨大,但是技不如人,仍然会受制于人。

        在中国光伏行业咬紧牙关,在政府的“大输血”中挺过严冬之后,中美光伏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势必会进一步拉大。中国光伏产业的“自救”应当一方面基于国内市场的扩大,另一方面依靠技术创新,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摆脱在国际上受制于人的境地。政府应当将光伏产业领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因为,光伏行业当前的危局告诉我们,政府纵然可以帮助企业做大规模,但是市场才是决定企业和产品成败的最终力量。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绿证消费“强制时代”开启:五部门联手推动绿色电力消费

绿证消费“强制时代”开启:五部门联手推动绿色电力消费

3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分别对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市场供给、消费需求、交易机制、应用场景、应用走出去等五方面提出要求。

2025年03月20日
迅猛增长!2025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再迎开门红 预计下一阶段市场将向"优"发展

迅猛增长!2025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再迎开门红 预计下一阶段市场将向"优"发展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今天(2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止到2025年1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21.3万台,同比上升49.1%。对比2024年数据,增速出现一定幅度下降。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024年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86.1万台,同比增加63.7%。

2025年02月17日
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月19日,据中国中车公众号发布,应用于沙戈荒地区的超大功率等级风电机组——“凌风号”在吉林中车松原基地成功下线。凌风号”超大功率陆上 12.5 兆瓦风电机组比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

2025年01月21日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台 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台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台 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台

12月25日,2024年推进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座谈会在广东深圳召开。会议指出,2024年是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完善的一年。

2024年12月28日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35.51亿个 其中风电占37.25%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35.51亿个 其中风电占37.25%

11月21日,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2.32亿个。其中,风电5.30亿个,占43.01%;太阳能发电1.97亿个,占16.02%;常规水电3.92亿个,占31.84%;生物质发电1.09亿个,占8.83%;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378万个,占0.31%。

2024年11月22日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23.19亿个 交易绿证3.59亿个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23.19亿个 交易绿证3.59亿个

从交易情况看,2024年9月,全国交易绿证4487万个(其中随绿电交易绿证2068万个);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交易绿证3.59亿个(其中随绿电交易绿证1.85亿个)。

2024年10月24日
核电建设提速!项目及机组数量创历史新高

核电建设提速!项目及机组数量创历史新高

8月19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江苏徐圩一期工程等五个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要不断提升核电安全技术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全链条全领域安全监管,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2024年08月21日
2024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同比增长13倍 其中风力发电1.97亿个

2024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同比增长13倍 其中风力发电1.97亿个

据介绍,2024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4.86亿个,同比增长13倍。占2017年实施绿证制度以来累计核发绿证的68.7%。全国绿证市场交易绿证1.6亿个,同比增长6倍,绿证交易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2024年08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