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海上风电项目频频搁浅十二五规划目标难落实

中国报告网(www.chinabaogao.com)讯:

      在英国的东南部,一处名为“伦敦矩阵”的海上风电场近日正式投运。据报道,这座风场由175个风力发电机组成的世界最大海上风电场,发电能力达63万千瓦,可为近50万户居民供电。

  而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尽管此前经过了一轮“跑船圈海”,如今海面却依然平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2010年确定中标单位后却至今没有通过国家核准,时过三年仍未开工建设。

  特许权项目的“搁浅”并非特例。据了解,由于海域使用协调难度大、电价政策不明朗以及配套产业链不成熟等因素制约,国内风电自2010年“起航”迈向海上,开发进度却不尽如人意,以至于对国内海上风电“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甚至未来发展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海上“触礁”

  众所周知,2010年举行了国家首轮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其中包括位于江苏滨海、射阳、东台和大丰的四个项目,中标结果揭晓后,有关单位就已组织开展了项目报批的前期工作。然而一晃三年,当中标的开发商对技术方案的研讨和配套产业、技术装备、施工队伍培育都已经基本完成,却万事俱备只欠核准。

  对此,相关中标企业负责人也颇感无奈,“项目进程确实比我们预期的要慢,审批周期比预期长。”

  据介绍,我国海上风电的开发涉及能源、海洋、气象、军事、交通、环保等多个部门,项目的开发审批路线繁杂,相关科研调查和论证动辄需要两年以上。一旦项目选址与航道、渔业、生态、滩涂围垦等用海规划冲突,就会造成海上风电项目规划不断调整而难获核准。

  前期调研条件艰苦周期长、各项审批规划“众口难调”,特许权项目建设进度必然受到影响,而这并非个例。

  作为国家海上风电开发的先行地区,江苏省的海上风电发展迅猛。在短短几年间,离岸较近的海上风资源区,70%左右都已经与风电开发商签订了意向协议。但笔者近日从江苏一家风电公司负责人口中了解到,一阵“跑船圈海”之后,项目实际开工建设的比例却很低,前期工作进展比较深的只有20%左右。

  “大家都在观望,已经有项目因为前期开发受阻而面临颠覆性调整,因此开发商不会贸然投入。”据上述人士介绍。

  不仅新项目开发举步维艰,已投运项目也陷入人才培养和运营维护的两难境地。

  与陆地风电不同的是,海上风电代表着风电技术的制高点和发展方向,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行都比陆地复杂,特别是对风电设备承受海浪、运行稳定性及耐腐蚀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江苏海上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宏飙直言,海上风电项目潜在的投资风险很大,从目前已经投运的几个项目来看,风机可靠性比预期的要低得多。

  据介绍,海上风电项目后期运维成本很高,大约占到度电成本的25%,但实际运行中,风机故障率还是让业主大跌眼镜,海上风机年均设备故障率甚至达到陆地风电的10倍。

  此外,国家海上风电整体规划还不完善,又缺乏合理电价及成熟产业链支撑,高宏飙坦言目前开发商在海上风电上还迈不开步子,只能一边观望等待,一边谨慎推进。

  政策缺位

  开发商的望而却步,正是国内海上风电开发多重困境下的真实写照。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全国性的海上风电区域规划,导致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及设备制造缺乏统一规划,从而在开发海上风电项目时多依据当地的风能资源,缺乏合理的规划指导,使得风电场选址与海洋功能区划、海上保护区规划范围相冲突。

  首轮特许权招标的四个项目,先后都曾因为项目选址与地方围垦养殖、生态保护、航运航线等区域规划重叠,造成了场址调整或者延迟开工。

  实际上,对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开发商们并不缺乏积极性,少的是合理的电价支撑。

  据业内人士反映,我国目前尚未出台针对性的财政税收、上网电价等支持政策,使得开发商在项目收益上得不到必要的保障。

  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的4个项目中,中标电价最低为0.6253元/千瓦时,价格接近陆地风电,最高为0.7370元/千瓦时,仅比陆地最高风电标杆电价0.61元高20%。

  目前看来,这样的电价水平并不能全面反映海上风电项目的高额投资成本。据了解,目前海上风电项目每千瓦造价为1.5万元至2万元,比陆地风电的每千瓦造价高出一倍。

  对此,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我们在政策方面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电价支撑,而不是盲目压价,否则将严重制约风电场运营企业项目的盈利能力,并直接影响风电开发商对海上风电的投资热情。”

  “500万千瓦”堪忧

  尽管国家相关规划中已明确,海上风电将成为未来我国风电产业的重要方向,2012年7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也提出“2015年海上风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的目标。但在相关整体规划和电价补贴政策还不到位的现实面前,“十二五”目标的实现、以至海上风电未来的发展引发了业界的普遍担忧。

  来自风能协会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12年年底,我国已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约38.9万千瓦。而这离规划的500万千瓦目标还有约460万千瓦的差距。

  同时受到国内海上风电施工装备偏少的制约,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开发进度也不会太快。据介绍,目前国内的海装设备大约能负荷每年50万千瓦~60万千瓦的开发进度。

  目前,尽管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风机制造企业紧锣密鼓地研制海上风机,5兆瓦、6兆瓦甚至单机容量更大的风机设备层出不穷,但国内生产的风电关键部件技术不够成熟,大部分大容量风电机组还处于测试和试运行阶段,设备可靠性有待检验。

  在风电场建设方面,国内目前对海上风电技术的设计、施工技术装备、事故诊断及运行维护能力不足,而对海上风电运营部分,离岸的变电站和海底电缆输电技术水平较低。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尚未形成相应的标准体系。

  “在我国风电原有的200多项技术标准中,涉及海上风电的只有24项,且现有的风电行业标准很多是由国外引进,并不太适合中国的风能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对此秦海岩指出,这直接导致海上风电工程建设中的勘察、施工、运维等技术环节缺少有效指导和规范,相应的设备检测认证、信息跟踪等服务体系建设也不健全,使得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缺乏技术支撑。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绿证消费“强制时代”开启:五部门联手推动绿色电力消费

绿证消费“强制时代”开启:五部门联手推动绿色电力消费

3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分别对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市场供给、消费需求、交易机制、应用场景、应用走出去等五方面提出要求。

2025年03月20日
迅猛增长!2025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再迎开门红 预计下一阶段市场将向"优"发展

迅猛增长!2025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再迎开门红 预计下一阶段市场将向"优"发展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今天(2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止到2025年1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21.3万台,同比上升49.1%。对比2024年数据,增速出现一定幅度下降。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024年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86.1万台,同比增加63.7%。

2025年02月17日
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月19日,据中国中车公众号发布,应用于沙戈荒地区的超大功率等级风电机组——“凌风号”在吉林中车松原基地成功下线。凌风号”超大功率陆上 12.5 兆瓦风电机组比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

2025年01月21日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台 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台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台 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台

12月25日,2024年推进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座谈会在广东深圳召开。会议指出,2024年是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完善的一年。

2024年12月28日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35.51亿个 其中风电占37.25%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35.51亿个 其中风电占37.25%

11月21日,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2.32亿个。其中,风电5.30亿个,占43.01%;太阳能发电1.97亿个,占16.02%;常规水电3.92亿个,占31.84%;生物质发电1.09亿个,占8.83%;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378万个,占0.31%。

2024年11月22日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23.19亿个 交易绿证3.59亿个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23.19亿个 交易绿证3.59亿个

从交易情况看,2024年9月,全国交易绿证4487万个(其中随绿电交易绿证2068万个);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交易绿证3.59亿个(其中随绿电交易绿证1.85亿个)。

2024年10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