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石油煤炭电力 大能源的2009:危局中寻觅腾飞机遇

就如同烟花在最美丽的瞬间绽放而逝,作为现代文明“引擎”的能源产业,在2008年登峰造极之后而一溃千里。过去这一年,无论是有着“工业血液”之称的石油,抑或是被誉为“黑色金子”的煤炭,都难逃行情逆转的“浩劫”,而电、气等各类品种也无一不在潮水退去后尴尬地“裸泳”。

    洗尽铅华始见真。随着2009年新的一页翻开,人们蓦然惊觉,在多年泡沫化的产业扩张和价格飙涨后,市场对大宗商品的信心原来竟如此脆弱。以支撑本轮大宗商品牛市的基础——石油价格为例,多家机构本周发布的报告都显示了对其今年走势的悲观预期,其中最低的更预测油价会跌至20美元/桶。

    而煤炭的前景同样阴晴不定。去年12月初,全国煤炭社会库存已达1.84亿吨,五大发电集团的库存煤达到5000万吨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数日前,福州2009年煤炭订货会上煤电双方最后不欢而散的结局,彰显了上下游间蜜月不再、嫌隙已生的现实,部分煤企更对2009年的煤市心态悲凉,认为目前市场仍未探底,煤炭业可能在今年3月左右遭遇最冷的“寒冬”。

    但在电力企业看来,煤炭业的“寒冬”又怎比得上自身已然遭遇的“冰冻”:一者,今年国内上调上网电价几不可能;二者,原料电煤的价格又难见松动。对两头受挤压的电企而言,要想不重蹈去年火电亏损700亿的覆辙,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和煤企在电煤价格上“死磕”。

    不仅传统能源,就连一度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在这繁华落尽、市场凋零的时刻,也无从独善其身。美国机构iSuppli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因供过于求,今年全球太阳能市场销售额将比去年衰退近两成。

    尽管金融危机阴霾挥之不去,但正如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撰文指出,危机对我国能源发展的影响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因势利导,应对得当,在危机和困难中抓住发展和调整的机遇,就能化不利为有利。

    在他看来,金融危机使能源供需矛盾得到缓和,一直绷得很紧的煤、电、油、运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为能源行业“休养生息”,解决一些深层次矛盾提供重要机遇。同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造成国际能源资源和资产价格回落,也为我们开发利用海外能源资源和提高科技实力带来了有利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正着手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大幅提高风电装机容量目标值。这意味着能源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也有望在今年获得重大推进。

    正所谓: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今日掣肘产业发展之危局,又未尝不是明日催动产业腾飞之机遇。从这个角度而言,大能源的2009年依然值得期待。

    石油中国需求会否成国际油市“救星”?

    从每桶100美元到147美元再到40美元,国际油价在过去一年中完成了一次惊人的“折返跑”,而终点竟比当初的起点更倒退了60美元——这一幕绝对令大多数人都目瞪口呆。如今,当全球市场跨入新的一年,石油,这一工业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又将给人们带来什么新的意外?

    无论过去人们对油价突破200甚至400美元的信心多么坚韧,在当前受金融海啸席卷的市场上已很难看到这种信心的印痕。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今明两年内油价将会在每桶75美元左右。而从长期来看,随着供需状况的改善,油价会降低到50美元/桶左右。

    摩根大通发布的报告则称,由于全球经济放缓抑制需求,2009年国际原油均价第一至第四季度分别为每桶38、40、45和50美元,全年平均为43美元,偶尔降至25美元“也不是没有可能”。

    同样认为油价会降至25美元的还有美林。

    就连多年来高油价的鼓吹者——高盛集团也下调了2009年油价预期,其本周的最新预测已从原先的86美元/桶降至45美元/桶。

    而目前最消极的判断则来自中国银行去年入股的瑞士和瑞达基金管理公司(HFM)。该机构创始人之一JacquesMechelany近日表示,2009年原油价格最低或将跌至每桶20美元。

    尽管油价下跌短期内对用油者是利好,但过低的油价也会带来诸多负面后果。首先,全球由能源驱动的经济体,包括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等将面临严重冲击。同时,相关企业将遭遇巨额投资“颗粒无收”的窘境,油田开发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油价下跌降低了推动昂贵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政治意愿,令多年来各国在替代能源和环保方面的努力有付诸流水之险。而上述情况的直接威胁在于,当经济回暖时,因供应面的缓冲作用下降,油价又会大幅冲高。

    事实上,从长远来看,由于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的稀缺性,油价的长期向上趋势已为世所公认。国际能源机构(IEA)发布的旗舰报告就表示,一旦全球经济复苏,油价将反弹至每桶100美元以上,并将在2030年超过200美元。

    这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国。目前,中国正在加紧出台产业振兴计划,同时也在积极扩大战略石油储备,这被外界视为拯救油价的“救命稻草”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去年12月19日开始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又于今年1月1日推出了呼唤已久的燃油税,这意味着国内外油价接轨时代已然到来。当国际上的低油价向国内传导后,降价就成为国内加油站必然的选择,这从近期出现的成品油“价格战”中已清晰可见。在这种情况下,业内预计连月来疲软的需求也会受到一定提振,而整个行业的回暖则仍有待全球经济站稳脚跟。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绿证消费“强制时代”开启:五部门联手推动绿色电力消费

绿证消费“强制时代”开启:五部门联手推动绿色电力消费

3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分别对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市场供给、消费需求、交易机制、应用场景、应用走出去等五方面提出要求。

2025年03月20日
迅猛增长!2025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再迎开门红 预计下一阶段市场将向"优"发展

迅猛增长!2025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再迎开门红 预计下一阶段市场将向"优"发展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今天(2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止到2025年1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21.3万台,同比上升49.1%。对比2024年数据,增速出现一定幅度下降。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024年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86.1万台,同比增加63.7%。

2025年02月17日
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月19日,据中国中车公众号发布,应用于沙戈荒地区的超大功率等级风电机组——“凌风号”在吉林中车松原基地成功下线。凌风号”超大功率陆上 12.5 兆瓦风电机组比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

2025年01月21日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台 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台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台 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台

12月25日,2024年推进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座谈会在广东深圳召开。会议指出,2024年是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完善的一年。

2024年12月28日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35.51亿个 其中风电占37.25%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35.51亿个 其中风电占37.25%

11月21日,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2.32亿个。其中,风电5.30亿个,占43.01%;太阳能发电1.97亿个,占16.02%;常规水电3.92亿个,占31.84%;生物质发电1.09亿个,占8.83%;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378万个,占0.31%。

2024年11月22日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23.19亿个 交易绿证3.59亿个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23.19亿个 交易绿证3.59亿个

从交易情况看,2024年9月,全国交易绿证4487万个(其中随绿电交易绿证2068万个);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交易绿证3.59亿个(其中随绿电交易绿证1.85亿个)。

2024年10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