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技术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专家建议,应该借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我国成太阳能热利用大国
日前,清华阳光太阳能设备公司总裁吴振一在参加第三届中国发明家论坛时表示,在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清洁能源的发展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多方重视。
国务院早在2007年颁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就明确提出了2010年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该《方案》指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10%。
伴随传统能源带来的种种环境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可再生清洁能源被提上日程,成为经济发展后备大军中的排头兵。其中,太阳能以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技术成熟、清洁安全等特点,当仁不让地成为填补传统能源空缺的首选。
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运行保有量达到900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万平方米,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年产值达200多亿元,销售额达300多亿元。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使用国。
借金融危机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太阳能行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自主知识产权是发展的关键。”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殷志强表示,太阳能热利用的例子证明,发展中国家能够在某一个研究领域、某一类产品上超过发达国家。
无论是承压式全玻璃真空管太阳集热器,还是全玻璃真空管太阳集热器的密封结构,以及后面成为行业标准的强热性全玻璃真空集热管——“紫金管”,我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始终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跨越发展。然而,这样迅猛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厂家已超过6000家,而相当数量的厂家属于“游击企业”。这些企业不仅缺乏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更缺乏技术研发团队做支撑。落后的手工作坊生产方式,使产品稳定性及质量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目前,使用上世纪80年代的铝-氮/铝涂层技术的企业占全行业90%以上。这种技术“寄生企业”的大量存在,使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技术创新速度相形见“缓”,与行业规模的快速膨胀形成鲜明对比。
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企业过分追求利润,节省技术研发项目开支,甚至是生产成本开支,造成我国太阳能行业的技术发展一度陷入僵局。巨大的消费需求和社会环保效益,相对落后的技术水平和鱼龙混杂的行业状况,两者的巨大反差让业内专家忧心忡忡。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大好机会,业内专家表示,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在人类危机意识不断加强的今天,我国太阳能行业当以安全开路,由科技创新护航,由此才能迎来全新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局面。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