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内蒙古风力发电呈现六大特点

 中国投资咨询网讯 自200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来,内蒙古风力发电得到迅猛发展。目前自治区风电产业发展呈六大特点:

  一、“优先领域”的战略定位推动风电产业跨越式发展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自治区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依法制定了总量目标和相应措施,努力清除各种障碍,使自治区风电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至2007年底,自治区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45.46万千瓦,成为全国首个突破百万千瓦的省区;全年发电13.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0.13%。自治区12个盟市几乎都在搞风力发电的规划和建设。其中,赤峰市2007年底装机容量48.79万千瓦,占自治区风电总装机容量的33.54%,乌兰察布市装机容量37.46万千瓦,占25.75%。自治区风电在建180万千瓦,规划建设700万千瓦。按目前态势,预计到2010年装机规模可达500—800万千瓦左右。

  二、依法管理和科学规划促进了风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关于总量目标、强制上网、分类电价、费用分摊、专项资金五项核心制度的法律规定,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等有关部门和自治区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办法。自治区发改委编制了《内蒙古“十一五”风力发电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配置原则和企业准入条例》等规范性文件,初步完成自治区风能资源普查和大型风电场建设可行性调研工作。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拟定了打造“风电三峡”的规划方案。

  三、比例配额和费用分摊的法定要求调动了企业发展风电的积极性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对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定了强制性目标,即在2010年应达到总容量的3%,到2020年应达到8%以上。目前,大唐、华电、华能、中广核、京能、龙源、国网等国内各大电力企业都已进入内蒙古的风电场建设。中国大唐集团赤峰赛罕坝风电场2005年4月开工以来,经过3年建设,目前装机已达50万千瓦,在建25万千瓦,并已扩展到其他盟市。大唐赤峰风电公司即将成为自治区内第一个超百万千瓦的风电企业。中广核集团风电公司于2007年2月成立后,即迅速进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的风电场建设,目前开工项目总规模已达80万千瓦。中国龙源风电公司在自治区3个风电基地开工建设的项目总规模达到60万千瓦。内蒙古北方风电公司发挥老企业人才、技术资源雄厚的优势,在过去原有建成13万千瓦的基础上,新开工建设项目达65万千瓦。国家电网公司控股的新锦风力发电公司于2007年6月8日注册,8月18日动工建设鄂尔多斯市伊和乌素一期4.95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了当年核准、当年投产的优秀业绩,创造了国内风电建设投资最低、建设最快、质量最优的新记录。

  四、“全额收购”的并网政策使电网企业有效发挥了风电传输能力

  自治区风能富集区是东北、华北、西北、内蒙古四大电网和自治区东西电力大通道的覆盖区。可再生能源法关于强制上网和全额收购的规定,促使输电、配电、农电等各级电网都为风力发电就近上网提供了条件。同时,大中小项目分散上网,也消除了因风速变化对电网的影响。至2007年底,并入内蒙古电网的风电为80.67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55.46%;并入东北电网的48.79万千瓦,占33.54%;并入西北电网的16万千瓦,占10.99%。

  五、以国产化、本土化为取向的产业指导有效降低了风力发电的综合成本

  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六的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落户包头市,设计年产能力300台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包头市汇全稀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双电枢混合励磁风力发电机组已成功下线并通过评审鉴定,预计年产100台。国水投资集团包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于2007年1月在包头注册成立,一期工程于2008年9月正式建成投产。乌兰察布市目前已引进四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自治区风机整机生产能力达到60万千瓦,“十一五”末将达到200万千瓦。近3年在国外风机市场因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我国风力发电依靠提高国产化率使综合造价保持基本稳定。据了解,自治区风电场使用进口风机的,综合造价约为每千瓦1万元左右;使用国产风机的,每千瓦8000—9000元左右;最低新锦发电公司使用金风750风机的综合造价为每千瓦7000多元。

  六、风力发电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显现

  截至目前,自治区累计获得国家电价支持项目容量440万千瓦,平均上网电价0.5元/千瓦时左右,属国内风电电价较低地区,但也保证了风电项目的合理收益。每百万千瓦风电在税收减免期内每年可为地方提供税收1—1.2亿元左右,使风电产业成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风力发电不耗煤、不耗水、无“三废”排放,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风力发电还可以有效地削减风速。2007年自治区风场建设约为200平方公里,相当于在不适宜植树造林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建起大面积的“白色防风林”。可以预见,随着自治区风电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北部边疆的“白色防风沙屏障”将迅速形成。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绿证消费“强制时代”开启:五部门联手推动绿色电力消费

绿证消费“强制时代”开启:五部门联手推动绿色电力消费

3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分别对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市场供给、消费需求、交易机制、应用场景、应用走出去等五方面提出要求。

2025年03月20日
迅猛增长!2025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再迎开门红 预计下一阶段市场将向"优"发展

迅猛增长!2025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再迎开门红 预计下一阶段市场将向"优"发展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今天(2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止到2025年1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21.3万台,同比上升49.1%。对比2024年数据,增速出现一定幅度下降。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024年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86.1万台,同比增加63.7%。

2025年02月17日
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月19日,据中国中车公众号发布,应用于沙戈荒地区的超大功率等级风电机组——“凌风号”在吉林中车松原基地成功下线。凌风号”超大功率陆上 12.5 兆瓦风电机组比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

2025年01月21日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台 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台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台 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台

12月25日,2024年推进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座谈会在广东深圳召开。会议指出,2024年是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完善的一年。

2024年12月28日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35.51亿个 其中风电占37.25%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35.51亿个 其中风电占37.25%

11月21日,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2.32亿个。其中,风电5.30亿个,占43.01%;太阳能发电1.97亿个,占16.02%;常规水电3.92亿个,占31.84%;生物质发电1.09亿个,占8.83%;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378万个,占0.31%。

2024年11月22日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23.19亿个 交易绿证3.59亿个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23.19亿个 交易绿证3.59亿个

从交易情况看,2024年9月,全国交易绿证4487万个(其中随绿电交易绿证2068万个);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交易绿证3.59亿个(其中随绿电交易绿证1.85亿个)。

2024年10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