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电力市场化改革成绩不小,任务艰巨


  2002年以来,以厂网分开为主要标志,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总体来看,电力工业市场化程度还很低,电力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

  电力生产销售分配和电力资源配置依然主要使用计划方式,政府行政管理和计划分配依然在电力工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以政府行政管理和计划分配为主要特征的电力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不能形成正确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电价机制,由此导致市场信号失真,不能有效发挥电价对投资和消费的引导功能。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主要是:第一,不利于形成科学的电力发展机制,影响电力科学发展;第二,不利于形成电力产业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影响电力改革发展成果的公平合理分配。一些环节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过多,但有的环节特别是广大消费者分享到的改革发展成果较少,对此社会上议论很多。电力体制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市场化改革方向必须坚定不移

  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是2002年5号文件和“十一五”实施意见(国办发?2007?19号文件)确定的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只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不变,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就没有理由动摇,也不可能动摇。指望走回头路是行不通的,也是没出路的。市场化是电力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2002年5号文件确定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19号文件明确了“十一五”时期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当务之急是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电力工业技术经济特征,结合我国电力发展阶段特点,着力研究探索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模式、路径和策略。

  缺乏合格的购电主体是制约电力改革的主要因素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在电力工业形成市场机制,确立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和主导地位。输配分开、市场建设都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电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不能确立的关键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市场交易主体,更确切地说是没有形成合格的购电主体。而没有形成合格购电主体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赋予购电人购电选择权,没有在开放发电侧市场的基础上,开放购电侧市场,因而无法形成多买多卖、自主交易的市场机制。不放开购电侧市场,限制购电人对电力产品的自由选择权,即使开放了发电侧市场,最多只能形成多对一的买方垄断的市场交易格局。由于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交易机制,在这种市场结构下,政府对电力工业在电量、电价、投资等诸多方面采取现行的管理办法是必要的。

  开放购电侧市场与输配分开、区域市场建设是不矛盾的,三者都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相比较而言,开放购电侧市场在电力改革中更具有基础性地位。区域市场建设能够为市场交易活动提供交易平台,但如果不放开购电侧市场,即便区域电力市场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交易机制依然不能形成。输配分开有利于形成多元化购电主体。但在输配暂时没有分开的条件下,只要放开了购电侧市场,允许购电人直接进入电力交易,市场机制依然能够确立并发挥作用。

  把开放购电侧市场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基于上述分析,下一步改革应把开放购电侧市场,赋予购电人购电选择权作为今后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基本思路是“放开两头,管住中间”。所谓放开两头,一是开放发电侧市场,以此吸引多元投资主体投资电源建设,形成多元发电主体,这个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二是开放购电侧市场,把购电的选择权交给购电人,鼓励和吸引电力用户进入电力交易市场,形成多元购电主体。所谓管住中间,就是要加强对输配电环节的监管,使其为电力购销双方提供质量保证、价格合理的输电服务。在这种改革模式下,发电企业理所当然地成为电力产品的提供者(生产者、销售者),电力用户理所当然地成为电力产品的购买者(使用者、消费者),电网企业(输配企业)理所当然地成为电力产品的运输者。

  各方都按其本来的职能恢复了各自在电力市场、电力交易中的本来面目,分工清楚,权责明确,能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交易关系,能够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体现市场竞争程度、符合产品价值规律的市场机制,能够形成准确的市场信号,有利于电力市场交易的顺利推进和有效开展,有利于实现电力工业的科学发展。

  “放开两头,管住中间”核心是放开购电侧市场。推进“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改革,需要做好以下几项配套工作:一是要在准确核定输配成本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输配电价,这直接关系到市场交易的进行,也直接影响输配电企业的经济利益;二是要确定需求侧市场开放的准入标准,形成合格的购电主体;三是要探索实现公平调度的有效方式;四是要建立市场交易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双边的,也可以是多边的。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对电力管理仍然是必要的。这种管理主要体现在:第一,对电源建设节能、环保标准的审查;第二,对电网投资的经济性审查;第三,对输配电价的核定;第四,对市场主体准入资质的审查;第五,对电力市场交易秩序的监管;第六,对电能质量和供电服务的监管;第七,在特定情况下,对销售电价进行必要的干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绿证消费“强制时代”开启:五部门联手推动绿色电力消费

绿证消费“强制时代”开启:五部门联手推动绿色电力消费

3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分别对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市场供给、消费需求、交易机制、应用场景、应用走出去等五方面提出要求。

2025年03月20日
迅猛增长!2025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再迎开门红 预计下一阶段市场将向"优"发展

迅猛增长!2025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再迎开门红 预计下一阶段市场将向"优"发展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今天(2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止到2025年1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21.3万台,同比上升49.1%。对比2024年数据,增速出现一定幅度下降。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024年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86.1万台,同比增加63.7%。

2025年02月17日
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月19日,据中国中车公众号发布,应用于沙戈荒地区的超大功率等级风电机组——“凌风号”在吉林中车松原基地成功下线。凌风号”超大功率陆上 12.5 兆瓦风电机组比中国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

2025年01月21日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台 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台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台 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台

12月25日,2024年推进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座谈会在广东深圳召开。会议指出,2024年是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完善的一年。

2024年12月28日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35.51亿个 其中风电占37.25%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35.51亿个 其中风电占37.25%

11月21日,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2.32亿个。其中,风电5.30亿个,占43.01%;太阳能发电1.97亿个,占16.02%;常规水电3.92亿个,占31.84%;生物质发电1.09亿个,占8.83%;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378万个,占0.31%。

2024年11月22日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23.19亿个 交易绿证3.59亿个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23.19亿个 交易绿证3.59亿个

从交易情况看,2024年9月,全国交易绿证4487万个(其中随绿电交易绿证2068万个);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交易绿证3.59亿个(其中随绿电交易绿证1.85亿个)。

2024年10月24日
核电建设提速!项目及机组数量创历史新高

核电建设提速!项目及机组数量创历史新高

8月19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江苏徐圩一期工程等五个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要不断提升核电安全技术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全链条全领域安全监管,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2024年08月21日
2024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同比增长13倍 其中风力发电1.97亿个

2024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同比增长13倍 其中风力发电1.97亿个

据介绍,2024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4.86亿个,同比增长13倍。占2017年实施绿证制度以来累计核发绿证的68.7%。全国绿证市场交易绿证1.6亿个,同比增长6倍,绿证交易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2024年08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