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延华智能6倍溢价并购 收购标的两年业绩未达标

     三年前,延华智能以6倍溢价收购廖邦富、廖定鑫等19人(以下简称“补偿义务人”)持有的成都成电医星数字软件有限公司(下称“成电医星”)75.24%股权,并达成盈利预测补偿与奖励协议。自2015年并购完成之后,成电医星仅在2015年完成业绩承诺。

  5月23日,延华智能发布年度补偿股份回购注销的公告。公告显示,2017年度补偿义务人需补偿的股份数量为388.53万股,需返还现金为1051.23万元。2016年补偿义务人已向上市公司补偿358.37万股,补偿金额942.3万元。

  逾6倍溢价并购成电医星

  而在三年前,延华智能属于高溢价收购成电医星。

  2015年2月份,延华智能发布重组预案,以股权加现金合计3.59亿元收购成电医星75.24%股权,进入医疗信息化领域。其中发行股份支付金额为2.45 亿元,现金1.14亿元,并向公司实际控制人胡黎明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0.90亿元

  根据方案,延华智能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交易作价的68.28%,即3.26亿元,以现金方式支付交易作价的31.72%,即1.51亿元。

  成电医星主营业务为医疗信息化软件和产品开发、项目实施、技术服务及项目运营,核心产品为医院信息系统和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截至2014年年底,成电医星资产总额为1.05亿元,净资产为6180.08万元。2013年和201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511.42万元和8838.34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031.88万元和3537.88万元。

  按照收购价格,成电医星100%股权作价4.77亿元,与公司净资产相比,增长逾6倍。按照2014年净利润及收购价格看,彼时成电医星市盈率为13.5倍。

  收购标的近两年业绩未达标

  两年前踏入医疗软件行业的延华智能,本来指望着并购成电医星完成转型,但却事与愿违。

  5月23日,延华智能发布关于廖邦富等19名补偿义务人2017年度应补偿股份回购注销完成的公告,称本次回购注销业绩补偿股份共涉及19名股东,回购注销的股份数量共计388.53万股,占本次回购注销前公司总股本的0.54%,需返还现金为1051万元。

  造成回购的主要原因是成电医星的业绩未达标。根据2015年延华智能与成电医星签订的协议,延华智能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成电医星75.24%股权。发行股份的对象为廖邦富、廖定鑫、廖定烜等19名自然人,延华智能共计发行4333万股普通股。2015年7月30日,成电医星75.24%股权完成过户。

  延华智能与交易对方签署的对赌协议显示,交易对方承诺标的公司成电医星2015年度、2016年度及2017年度的净利润(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准)分别不低于3992万元、4990万元及6237万元,相应地,成电医星于2015年度、2016年度及2017年度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应分别不低于3004万元、3755万元及4693万元(以下简称“承诺净利润”)。

  2015年,成电医星实现承诺净利润3070.89万元,高出承诺数66.89万元,但是,2016年及2017年,成电医星实现承诺净利润分别为2741.07万元、3666.24万元,距离承诺业绩相差1013.93万元、1026.76万元。

  2016年,成电医星的19名自然人向上市公司补偿358.37万股,补偿金额942.3万元。根据条款的约定,2017年度补偿义务人需补偿的股份数量为388.53万股,均为限售条件流通股,合计占本次回购注销前公司总股本的0.54%,需返还现金为1051.23万元。

  “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除了暴露了上市公司在整合外延资产能力的缺陷之外,并购标的未来的业绩表现是否会拖累上市公司业绩,也是资本运作需要考虑的重点之一。”一位投行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评价道。

  除了并购标的业绩承诺不能兑现,延华智能去年业绩也陷入亏损的境地。年报数据显示,延华智能去年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350万元,今年一季度扣非后净利润再度亏损1332万元,不仅如此,一季度延华智能现金流为-1.4亿元。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央视市场研究联合快手发布《2025快手品牌营销价值报告》 多维度寻品牌营销势能

央视市场研究联合快手发布《2025快手品牌营销价值报告》 多维度寻品牌营销势能

AI时代,营销传播正从“广而告之”向“智而信之”转变,而这一转变过程,品牌建设为必经之路。国家政策层面,《中国品牌发展战略纲要》(2021)中便计划到2035年建成一批全球领先品牌;在“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也明确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将品牌建设纳入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任务。当下,我国本土品牌建

2025年03月24日
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超3.6万亿元 较2018年R&D经费增长84%

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超3.6万亿元 较2018年R&D经费增长84%

3月14日,大连理工大学发布《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达1.97万亿元,2024年超3.6万亿元,6年时间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长84%。

2025年03月17日
2025年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全面上涨 行业运行稳步向好

2025年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全面上涨 行业运行稳步向好

3月12日,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8,较1月上升0.8点。其中,分项指数、分行业指数和分区域指数全面上涨。

2025年03月13日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8%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8%

2月24日,自然资源部举行2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发布《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2025年02月26日
2023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2023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12%。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

2023年04月21日
2023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

2023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

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8532亿元,同比增长0.6%。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25%。

2023年04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