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易联众易主后扣非净利连亏两年 戏称“大数据”烧钱

     2015年,易联众现任实控人、董事长张曦以10.66亿元代价从原实控人古培坚手中受让公司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此后陆续增持并控股公司。彼时,市场也对新掌门有所期待。

  不过,自张曦执掌后,易联众却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近两年都出现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后净利润”)为负的现象,特别是2017年在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54%的情况下,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大降876.16%。

  对此,易联众认为,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主要因为费用增加所致,基于公司的战略要求,目前公司的业务升级工作尚处于投入的高峰阶段。记者发现,去年公司研发投入高达1.0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7.05%。

  易联众董秘李虹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研发投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速推进人社和医疗卫生等业务升级。

  易联众扣非净利连亏两年

  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6.26亿元,同比增长21.54%;净利润1812.17万元,同比增长70.99%。主要业务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医疗卫生领域业务、公共服务业务、产业金融业务、大数据业务。

  从收入构成上看,目前公司的主要收入依然来自民生服务行业,占比91.54%;融资服务收入占比8.3%。数据显示,易联众近三年来,来自民生服务业务维持较高的毛利率,2015年至2017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4亿元、4.88亿元、5.72亿元;毛利率分别48.74%、44.22%、45.74%。

  不过,和高毛利不匹配的情况是,2016年和2017年,公司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情况下,扣非后净利润却出现了连续亏损的情况,特别是在2017年亏损金额较大。

  数据显示,公司2016年、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5亿元、6.26亿元,同比增长37.58%、21.54%;而扣非后净利润则分别为-438.69万元、-4284.29万元,同比下降140.81%、876.61%。

  与此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16年的47.51%升至2017年的59.79%。此外,张曦也在控股易联众后,将手中的股份系数质押,此后陆续增持。截至2018年2月26日,张曦所持公司股份累计被质押 7423.88万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58.98%,占公司总股本的17.26%。

  对于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变动不一致的情况,深交所在年报问询函中也关注了该问题。

  对此,易联众回复称,目前公司的业务升级工作尚处于投入的高峰阶段,仍需要不断加大市场宣导、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源储备,因此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在2016年、2017年分别增长了35.03%、35.04%,此期间费用总体上升幅度大于毛利上升幅度,因此扣非后净利润出现亏损。

  不过,易联众认为,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盈利能力未出现明显不利变化。2017年民生服务行业的毛利率较 2016年略有提升,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59.23%,扣非后净利润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2.62%。

  研发投入占比超17%

  在业内人士看来,易联众涉足的大数据、产业金融实际上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也即是“烧钱”的业务。而易联众近年来,期间费用大幅增长也显示了投入在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7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合计分别为2.21亿元和3.01亿元,同比增长35.03%、35.04%。其中管理费用占比最高,分别为1.78亿元、2.2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研发投入颇高,2017年公司研发投入共计1.0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7.05%;其中研发人员从2015年的585人增加至2017年的1049人。

  据易联众公布的2017年研发项目明细表显示,这1.07亿元的研发投入涉及的相关项目约91项,其中包括掌上医院APP、相关城市数据采集项目、医疗保障数据与服务一体机研发等等。

  易联众董秘李虹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易联众处于对原有业务的战略升级阶段,研发投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速推进人社和医疗卫生等业务升级。如部分原先用于出售的软件现在都转为赠送的形式,目的从而换取更多的大数据资源,获得大数据的授权,布局未来。而这部分的成本也体现在了研发投入上。

  据悉,易联众在2017年7月份及2018年3月份与腾讯、蚂蚁金服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未来将在医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探索、合作,开展“未来医院”业务合作等。

  李虹海表示,在公司原有业务不断拓展的基础上,一直也在积极探索寻求新的机会和可能性,将相关业务进一步拓展到福建省外地区,而新业务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央视市场研究联合快手发布《2025快手品牌营销价值报告》 多维度寻品牌营销势能

央视市场研究联合快手发布《2025快手品牌营销价值报告》 多维度寻品牌营销势能

AI时代,营销传播正从“广而告之”向“智而信之”转变,而这一转变过程,品牌建设为必经之路。国家政策层面,《中国品牌发展战略纲要》(2021)中便计划到2035年建成一批全球领先品牌;在“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也明确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将品牌建设纳入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任务。当下,我国本土品牌建

2025年03月24日
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超3.6万亿元 较2018年R&D经费增长84%

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超3.6万亿元 较2018年R&D经费增长84%

3月14日,大连理工大学发布《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达1.97万亿元,2024年超3.6万亿元,6年时间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长84%。

2025年03月17日
2025年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全面上涨 行业运行稳步向好

2025年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全面上涨 行业运行稳步向好

3月12日,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8,较1月上升0.8点。其中,分项指数、分行业指数和分区域指数全面上涨。

2025年03月13日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8%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8%

2月24日,自然资源部举行2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发布《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2025年02月26日
2023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2023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12%。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

2023年04月21日
2023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

2023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

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8532亿元,同比增长0.6%。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25%。

2023年04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