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革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承办的“创新双月谈”第三期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部分国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以及曾在火炬工作一线奋战多年的老领导、专注于高新区发展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国家高新区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为主题,围绕高新区过去20多年的国际化发展所形成的特色发展模式和改革创新经验,深入探讨了在新时期高新区如何把握国际化发展机遇推动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对下一步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
高新区国际化迎宝贵机遇期
“国家火炬计划从最开始实施就提出‘三化’的目标,即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的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区处副处长周力表示,国家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和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方面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实现,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应该说在前20年一直没有完全破题,最近几年是国家高新区开展国际化工作非常好的时期,也是国际化能够大有作为的时期。
据了解,国家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园区产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竞争且形式不断丰富、层次日益提高。从上世纪90年代初承接跨国企业生产制造转移、以出口加工为主要方式融入全球产业链开始,国家高新区国际化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先后出现了生产制造全球化、市场全球化、技术全球化、人才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品牌全球化等多种趋势。
随着内生型企业逐渐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以及国际化创新要素资源不断加快向园区汇聚,国际化成为高新区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动力,充分利用和配置全球要素资源成为高新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国际化对于国家高新区而言是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国际部主任王明阳说,现在,国家高新区全面国际化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他认为,高新区国际化有三个版本,1.0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2.0是组织的国际化,3.0是要素的国际化。现在国内大部分高新区已经进入到产品服务国际化、组织国际化和要素国际化三者并行的阶段。
王明阳同时表示,在新的历史阶段,高新区要进一步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可以从高端链接和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对外辐射两方面入手。高端链接方面,跨国并购是帮助企业获取先进技术资源的重要途径,其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积极效应越来越明显;对外辐射方面,与海外科技园区合作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新方式,以科技园区为合作平台,既能承载企业“走出去”、实现高新区空间扩张辐射,也能建立两地创新创业生态链接,为产业原创辐射创造良好条件。
园区搭台企业唱主角
“高新区的国际化本质是企业的国际化,只有集聚了一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内生发展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才能够真正实现国际化。”周力表示,高新区的国际化应该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内生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对于园区的管理者来说,搭建好平台是今后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企业“走出去”,如果没有政府搭建的平台,企业单打独斗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应该以两国政府为背书,在一个局部的区域内建一个园区和创新园,这对企业来说是个相对风险较小、成本较低的路径。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全球化的视野谋篇布局。在创新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的协同配合与有机互动下,中关村科技创新实力与创新竞争力不断提高,从“电子一条街”的跟随模仿到“创业一条街”的原创引领,中关村成功跻身全球创新第一阵营,成为仅次于美国硅谷的新经济高地和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
“高新区国际化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一路凯歌。国际化主体是谁?肯定是企业,以及企业衍生的联盟、协会等。”中关村管委会国际化业务总监曾晓东表示,中关村的国际化,核心就是政府搭台,创新主体唱戏。
曾晓东表示,中关村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枢纽,既是中转站,又是集散地。不管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中关村如何打造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要把中关村的影响力输出去。目前,中关村企业在国际化能力方面比较缺乏,提升国际化能力也是中关村正在做的。中关村通过举办一些培训和交流活动帮助企业提升国际化能力,同时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欧美国家的留学生吸引到我们的企业里面去,帮助企业提高国际化认识,提升国际业务的能力,最后使企业国际化能力整体得到提升。
因地制宜推进国际化
“广州高新区很早提出来开放创新,把对外开放从过去的单打独斗转向国际合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政研室主任陈永品表示,近几年广州高新区在国际化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一方面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与新加坡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合作,不仅仅是过去讲的招商引资,从产业、技术、项目、人才方面的合作,还有教育、培训、知识产权、经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合作,是一个综合性全方位的合作。
同时,依托广州国际生物岛开展中国、以色列合作和中国、新加坡合作,在生物岛重点搭建生物技术转移孵化的平台,设立了中以、中新合作的产业基金。基金由中方出资本,外方选项目进行合作,广州高新区进行项目对接。同时依托广州科学城开展中欧合作。
陈永品表示,目前,广州高新区的国际化,主要是产业的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和资本的国际化、技术的国际化、服务的国际化。总的来讲就是“引进来”与“走出去”两种形式进行融合和交叉。
“成都高新区作为一个内陆园区,近年来主要通过与一些国际园区的合作、国际平台的打造、国际组织的培育、国际基金等方面积极探索一些国际化的路径。”成都高新区科技局国际处处长沈俞说。
在与国际园区的合作方面,2015年10月,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成都高新区与韩国打造了中韩创新创业园,依托中韩创新创业园打造了25万平米的金融国际广场,作为创新创业园的核心载体。目前已经引进孵化器20多家,科技型企业120多家,韩方也有20多个项目入驻。此外,2016年7月2日,成都高新区与法国的索非亚科技园结为姊妹园区,每年组织企业互访。
在国际合作基金方面,成都高新区依托中韩创新创业园,设立了中韩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为推动中国和古巴合作设立了规模20亿元的成都高新区(中古)生物产业引导基金。
“中国高新区国际化未来要走两条路,一条路是原创产业引领,产业引领必须做高端链接,和以色列、英国、美国做高端链接。只要做高端链接,中国的国际化之路肯定能走出来。”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说,另一条路就是辐射。
关于辐射,王德禄认为,中国目前有三股力量在“走出去”:一股是高新区,一股是大国企,一股是工业地产商。现在中国工业地产商纷纷在国外布局,已经形成声势。而高新区“走出去”,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引领、经验输出和法律环境探索,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中国的高新区采用美国硅谷的经验、欧洲的经验,甚至日本的经验去闯世界,结局肯定是失败。必须探索中国经验,而中国经验还必须适合当地的法律环境。中国经验的总结和探索,正是当下急需做的。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