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跨区域旅游合作将成主流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跨区域旅游合作将成主流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做强跨区域旅游城市群,优化空间布局,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

  随着跨区旅游城市群的建立,城市之间的旅游业发展将打破行政区域的壁垒,通过整合各地的优势资源,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日前正式公布,将做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5大跨区旅游城市群。建设跨区旅游城市群,能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跨区旅游合作前景广阔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表示,跨区旅游合作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规划》提出,要做强跨区域旅游城市群,优化空间布局,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

  彭德成说,未来5年,我国将建立京津冀旅游城市群、长三角旅游城市群在内的5大跨区域旅游城市群;以香格里拉民族文化旅游区、太行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为代表的20个特色功能旅游区;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25条国家生态风景道、8个特色旅游目的地。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表示,《规划》拓展了旅游的边界,将给旅游业带来很多机遇。特别是各地区间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旅游产品包装、线路共建、形象共宣,从而树立较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吸引旅游者抵达该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各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跨区域旅游合作组织。诸如,京津冀三地旅游部门商定建立健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开封市、西安市、哈尔滨市等33个城市建立首个“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旅游联盟;“泛珠”11省区政府领导共同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以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寻求无障碍旅游区的建设途径。这些先行先试的地区,都为我国跨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实例,也意味着跨区域旅游合作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主流。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跨区旅游城市群的建立,城市之间的旅游业发展将打破行政区域的壁垒,通过整合各地的优势资源,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比如,成渝旅游城市群,要充分发挥长江上游核心城市作用,依托川渝独特的生态和文化,建设自然与文化遗产国际精品旅游区,打造西部旅游辐射中心。

  推进区域旅游资源整合

  如何才能有效整合各地旅游资源实现共赢?彭德成说,《规划》指出,要按照分类指导、分区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全面推进跨区域资源要素整合。

  当前,我国旅游景点圈内各景区或景点隶属于不同行政区,造成各景点景区孤立发展,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现象。此外,还存在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及相关旅游产业欠缺;缺乏资源整合,景点圈核心旅游形象模糊,带动功能不强,缺少完备的产品体系和合理的定位等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冯奎表示,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在新型旅游功能区的创建中,整个区域的旅游投入成本就会得到分解。

  彭德成也表示,发展全域化旅游,以抓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科技、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等产业深入融合。

  与此同时,旅游业的产业链长,涉及的条块部门多,这一现状给旅游执法带来的问题,也让部分市场主体很难被有效监管。对此,《规划》把旅游业当作综合产业来发展,要求多部门共同推进旅游业发展。比如,丽江、三亚等游客集中的区域,已有专门的旅游执法队和旅游警察的试点,为推进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强化旅游产品差异化

  “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产品的差异化。”有专家表示,产品的基础是资源,如果几个相邻城市的资源十分雷同,就不可避免产生市场竞争,区域合作的难度比较大。

  近几年,我国旅游市场出游散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自由行已成为居民短途出游主要方式。然而,一些地区缺乏对经典线路的串联进行科学引导,让自由行的游客感觉很不方便。

  “《规划》中提到精品旅游带的建设和旅游产品的创新将给游客带来更多选择。”冯奎说。记者了解到,为了搭建区域旅游服务平台,京津冀旅游部门提出“一张网全覆盖,一张图全明了,一张卡全畅通”的区域旅游服务目标。天津市民李鹏表示,京津冀旅游一卡通,不仅可以逛景点、刷门票,还可以实现乘坐公交车、ETC通道支付、餐饮娱乐支付,还能享受打折的优惠,非常方便。

  《规划》还将各类旅游新兴业态的发展提上日程。除休闲度假产品、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还包括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海洋及滨水旅游、冰雪旅游、低空旅游等创新产品。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规划》所呈现的“跳出狭义的旅游,谋划广义的旅游”,本身就体现了旅游融合发展的特点。未来,还需深入研究旅游消费的需求,比如研究与散客化发展潮流相适应的消费特点;有效地引导市场,比如通过政策、宏观数据等引导旅游投资从聚焦传统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转向科技、资本、人才等要素驱动;分类指导地方的旅游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央视市场研究联合快手发布《2025快手品牌营销价值报告》 多维度寻品牌营销势能

央视市场研究联合快手发布《2025快手品牌营销价值报告》 多维度寻品牌营销势能

AI时代,营销传播正从“广而告之”向“智而信之”转变,而这一转变过程,品牌建设为必经之路。国家政策层面,《中国品牌发展战略纲要》(2021)中便计划到2035年建成一批全球领先品牌;在“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也明确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将品牌建设纳入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任务。当下,我国本土品牌建

2025年03月24日
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超3.6万亿元 较2018年R&D经费增长84%

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超3.6万亿元 较2018年R&D经费增长84%

3月14日,大连理工大学发布《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达1.97万亿元,2024年超3.6万亿元,6年时间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长84%。

2025年03月17日
2025年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全面上涨 行业运行稳步向好

2025年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全面上涨 行业运行稳步向好

3月12日,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8,较1月上升0.8点。其中,分项指数、分行业指数和分区域指数全面上涨。

2025年03月13日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8%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8%

2月24日,自然资源部举行2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发布《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2025年02月26日
2023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2023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12%。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

2023年04月21日
2023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

2023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

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8532亿元,同比增长0.6%。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25%。

2023年04月19日
2023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进口煤炭4117万吨 同比增长150.7%

2023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进口煤炭4117万吨 同比增长150.7%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与1—2月份比,原煤、天然气生产有所放缓,原油、电力生产加快。

2023年04月18日
2023年4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同比下降超一半

2023年4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同比下降超一半

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3年4月上旬与3月下旬相比,20种产品价格上涨,28种下降,2种持平。

2023年04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