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多因素推动运输成本大涨 制造企业负重前进

  PMI创2年新高

  12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中国制造业持续回暖,尤其表现在生产和新订单指数上。但是,原材料库存、供应商配送时间和从业人员三项指数仍处于临界点下方,而且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继续放缓。

  其中,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制造业内部的分化,一方面小型企业经营状况明显不如大中型企业,另一方面原材料行业因价格上涨正在给下游产业带来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此外,运输成本的普遍上涨也加重了制造业的负担。

  中物联发布的报告指出,企业对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两大问题反映强烈。反映运输成本上升的企业比重已经连续4个月上升,11月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值,企业对运输成本上涨加快侵蚀利润的担忧情绪上升。

  官方数据显示制造业热度正在回升,但企业却面临持续增长的运输成本压力。

  12月1日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下称中物联发布,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7%,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这是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上涨。

  然而同一天中物联发布报告指出,企业对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两大问题反映强烈。反映运输成本上升的企业比重已经连续4个月上升,11月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值,企业对运输成本上涨加快侵蚀利润的担忧情绪上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9月公路治超新规生效后,对超载的整治力度史无前例,加之9月开始公路货运迎来传统旺季,公路运费应声上涨,是企业运输成本抬升的一大促因。

  而下半年尤其近两月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的行情上扬,运力需求超出市场准备,加之冬季供暖、备货和雨雪天气等季节性因素,水运、铁路和公路的运力供应都面临明显落差,运价连带明显上涨。

  不过一些地区的最新情况显示,公路货运的价格开始出现松动。而对于水运和铁路运输的价格涨势,相关行业人士认为基本面并不支持其持续下去。

  公路运价站上高位

  根据中物联的报告,11月反映运输成本增加的企业占到了被调查企业的33.6%。报告指出,运输成本上升加快侵蚀企业利润,企业对此担忧情绪上升,受此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有所回落。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反映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企业比重已经达到了近三年来的高位。

  交通部12月1日发布的全国道路货运价格与成本检测信息显示,截至10月全国普货整车运价指数已经突破了100点,达到101.54。从今年2月开始,这一指数就进入了上涨通道,但最近两三月的上涨速度明显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这一指数以2013年8月为基期,基点为100。此前指数最高为100.21,11月创下的数字达到三年来的新高。一定程度佐证了企业反映的现象。

  公路运价上涨有周期性的因素——9月之后公路货运一般迎来旺季,市场的货源较为充足,大部分线路的运价都会出现小幅度上涨。除了普货运输,道路集装箱运价指数从9月开始也出现上扬,原因是外贸进出口持续转暖,道路集装箱运输需求端有较大改善,出货量呈增长态势。

  突发意外因素是今年9月开始执行的公路治超新规。今年9月交通部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正式执行,这一旨在整治货运车辆运输安全的法令对货运车辆的长、宽、高、重都给出了严格限制,被普遍认为力度是史上最严,车辆的载货能力因此受到限制。

  以六轴车为例,新规执行后车货总重从以往标准的55吨下调到49吨,意味着货物的运输成本出现上涨。除了成本上涨的传导效应,此外部分运力为规避检查退出市场,进一步推高了运费。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集装箱运输分会副秘书长蔡远游12月1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道路新规目前执行主要是针对超重进行处罚,对于公路货运运费产生了实际影响,不过不同货种上涨程度不一。

  以煤炭为例,根据榆林煤炭交易中心10月下旬的数据,公路运费相比8月上涨了100元/吨。

  公路治超对于物流配送时效也带来了一定影响,这同样会体现在运输成本中。中物联的报告就指出,11月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跌至50%以下,而以往多在50%以上,反映出供应商配送出现延迟。

  大宗商品热致水、铁运力紧张

  铁路货运近两月运费也明显上涨。针对主力货种煤炭,多地铁路局早在10月就已经上调了运价。到了11月中旬太原、兰州两大铁路局又再度提升了运费。

  根本的原因在于今年尤其下半年的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铁路运力短时间内捉襟见肘。发改委在11月初就谈到,近几年煤炭运量大幅下滑,相应的运力逐步减少,而面对近期的煤炭需求回升,出现了运力来不及调整的情况。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公路治超新规导致煤炭等货源向铁路转移,”中国煤炭市场网分析师李朝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补充,“而且近期还有季节性的因素,冬季供暖以及春节前备货的需求都推动了煤炭运输需求增加。”

  在他看来,总体上运力并不存在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因为限产政策下产能供给仍然不足。李朝林判断,可能春节过后煤炭价格就会出现下滑,运价也可能呈现相应的走势,“但速度不会太快”。

  同样出现运价上涨的还有水运市场。BDI指数在11月创下了年内新高,上海航运交易所编制的沿海运价指数、进口运价指数近两三月也明显上扬。

  上海航交所研究员刘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运价上涨是多重因素带来的。在集运市场上,除传统的“圣诞季”拉动因素外,韩进海运进入破产程序后带来的挤压效应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贸的刺激都带动了近期的运价上升。对于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企业来说,集运运费上升会反应到运输成本上。

  制造企业反映强烈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也与上游的干散货运价增长有关。“在国内大宗商品产能控制、大厂商减产抬价、压船压港、船企破产停航等因素影响下,沿海散货市场出现运力紧张、运价上扬的现象。反应到远洋运输市场,一方面国内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推动了对散货运力的需求,刺激了运费价格回升,另一方面原因是运价徘徊底部太久,船公司借机推涨运价。”刘俊介绍。

  不过由于航运供需失衡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善,上海航交所并不看好近期运价上涨的持续性,认为后期运费回落的概率较大。

  增长最明显的公路运价近期也有了松动的迹象。榆林煤炭交易中心11月30日就反映,从11月初开始煤炭公路运费下调了25%。这对缓解运力紧张将产生一定利好。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3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2023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12%。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

2023年04月21日
2023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

2023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

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8532亿元,同比增长0.6%。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25%。

2023年04月19日
2023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进口煤炭4117万吨 同比增长150.7%

2023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进口煤炭4117万吨 同比增长150.7%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与1—2月份比,原煤、天然气生产有所放缓,原油、电力生产加快。

2023年04月18日
2023年4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同比下降超一半

2023年4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同比下降超一半

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3年4月上旬与3月下旬相比,20种产品价格上涨,28种下降,2种持平。

2023年04月14日
2023年3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7.1%

2023年3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7.1%

2023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环比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8%,环比持平。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8%。

2023年04月12日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稳增不减 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最快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稳增不减 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最快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用电量570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用电量148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3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

2023年02月15日
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7.91万亿元 增长5.9%

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7.91万亿元 增长5.9%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4038.5亿元,比上年下降4.0%

2023年02月14日
沪苏浙联合印发17条政策措施 进一步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展

沪苏浙联合印发17条政策措施 进一步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展

沪苏浙两省一市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于日前挂网公布。 据悉,《若干政策措施》共17条,于今年9月起开始施行,覆盖科技创新赋能、存量资产盘活、碳普惠联建试点、国土空间利用、营商环境优化等10个方面。

2022年09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