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奇瑞公司:创新路上的知识产权奇兵

  近日,记者在“知识产权竞争未来”采访活动中,走进位于安徽芜湖的奇瑞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奇瑞公司)。在奇瑞生产车间里,一排排一列列的奇瑞汽车在无声诉说着公司的骄人成绩。作为我国本土汽车企业,奇瑞公司不但在国内打响了知名度,销量突出,更是将产品销往海外,累计出口汽车超过120万辆。“公司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我认为与我们坚持自主创新、重视知识产权关系密切。”奇瑞公司总经理周必仁这样总结。

  看着将要成型的小轿车经过技术人员的调试后,慢慢驶下生产线,周必仁告诉记者,这些汽车都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是十几年来“奇瑞人”智慧的结晶。他介绍,自创立之初,奇瑞公司就坚持自主创新,形成了以芜湖的汽车工程研究和研发总院为核心,以北京、上海以及海外研究分院为支撑,从整车、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开发到试制、试验较为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在DVVT双可变气门正时技术、TGD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技术、CVT无级变速器以及新能源等一大批核心技术上获得突破。截至目前,奇瑞集团累计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1.4076万件,拥有专利8942件,其中发明专利2230件。

  机制完善打准备充分之仗

  “奇瑞公司知识产权的发展,起步于与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纠纷,发展于对知识产权认识的转变。”奇瑞公司法律和知识产权部知识产权总监李永杰将公司的知识产权历程娓娓道来。实际上,早在公司成立1年之后的1998年,奇瑞公司就提交了第一件专利申请。但公司整体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和知识产权工作真正发展的起步还是始于2003年与通用公司的那场知识产权诉讼。当时周必仁作为应对诉讼的总指挥,在自主研发相关知识产权准备充足的情况下,迫使通用公司同意进行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和解。而正是由于奇瑞公司在之前提交了大量专利申请,让其在诉讼和之后的谈判中占据了主动地位。通过这场诉讼,奇瑞公司也明显意识到自身与跨国公司知识产权布局的差距。“这样的差距就相当于战争中的武器装备不对等一样。”李永杰比喻道,“因此,我们制定的第一个专利5年规划(2006年至2010年)就是要扩充公司的专利‘弹药库’。”这以后,奇瑞公司专利申请量从每年100件迅速拉升至每年1000件。

  单单只靠专利数量的积累显然不足以提升公司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奇瑞公司建立了以组织机构为基础,以制度、流程为保障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将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李永杰介绍,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以法律和知识产权部门为龙头,负责统筹管理公司知识产权工作。首先,抓住管理核心,借助与公司经营管理层之间的顺畅沟通途径树立领导权威,依托部门知识产权工程师,以点带面,向技术人员灌输知识产权意识;同时,扩展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掌控能力,依据自身职能,调节好考核和激励的杠杆作用,带动整个公司的知识产权系统高速运转,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这样的环境下,奇瑞公司现已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在专利、商标、预警、诉讼、不正当竞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还建立了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李永杰表示,以《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作为公司第二层制度的《专利管理规定》和《商标管理规定》;为了使公司各项知识产权制度更具可操作性,又制定了作为公司第三层制度的《专利申请操作规范》《专利奖励操作规范》《专利检索操作规范》等制度。

  2011年至2015年,奇瑞公司的发明专利申请在专利申请总量中的占比由12.6%提升至50%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先后取得行业领先地位。2012年和2013年,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两年进入全国排名前十。

  战略推进夺海外必争之地

  “我们始终坚持知识产权战略的超前性,认为知识产权工作与公司经营活动的发展阶段应该相适应。”李永杰告诉记者,在深入了解知识产权工作的基础上,奇瑞公司很多方面的工作都走在了其他同行企业的前列。

  在知识产权整体工作起步时,奇瑞公司就建立了专利数据库,为全面开展知识产权预警工作奠定了基础。公司在《新产品开发手册》中明确将“专利风险排查”作为整车开发过程中的一项标准,专利风险排查工作的查询报告须由知识产权部门签字认可,方能进入下一个研发阶段。这使预警工作在研发中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利,降低公司运营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自2008年开始,公司将单纯考核知识产权数量的模式,转变为将研发活动中“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挂钩的新模式,即将每千万元的研发投入对应产出的知识产权质和量作为新的考核指标。2012年,公司将发明专利授权率作为研发部门的创新能力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在企业“走出去”及开展国际合作的大形势下,奇瑞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丝毫不落下风。“知识产权是奇瑞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奇瑞海外市场的护身符。”周必仁表示。“在开展技术合作过程中,我们积极维护公司知识产权利益不受侵害,对知识产权权属、知识产权价值、知识产权纠纷的处置方式等方面进行商谈、评估,得到有利于公司的谈判结果,并加以明确约定。”李永杰介绍,公司还会根据海外市场的开拓进度,积极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建厂或合资生产国家,公司均预先开展重点专利、商标的布局工作,做到知识产权保护先行;同时,对重点市场知识产权环境进行研究,运用海关保护、诉讼等手段维护海外市场利益。截至目前,奇瑞公司已在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及地区进行专利布局,累计提交国外专利申请210件。

  “下一步,我们将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提升专利运营水平为知识产权工作核心,为实现成为产品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世界级汽车企业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李永杰表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其中太阳能发电销售收入同比增长高达42.35%

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其中太阳能发电销售收入同比增长高达42.35%

4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消费市场活力释放,实体经济支撑作用稳固。

2025年04月11日
央视市场研究联合快手发布《2025快手品牌营销价值报告》 多维度寻品牌营销势能

央视市场研究联合快手发布《2025快手品牌营销价值报告》 多维度寻品牌营销势能

AI时代,营销传播正从“广而告之”向“智而信之”转变,而这一转变过程,品牌建设为必经之路。国家政策层面,《中国品牌发展战略纲要》(2021)中便计划到2035年建成一批全球领先品牌;在“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也明确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将品牌建设纳入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任务。当下,我国本土品牌建

2025年03月24日
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超3.6万亿元 较2018年R&D经费增长84%

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超3.6万亿元 较2018年R&D经费增长84%

3月14日,大连理工大学发布《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达1.97万亿元,2024年超3.6万亿元,6年时间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长84%。

2025年03月17日
2025年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全面上涨 行业运行稳步向好

2025年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全面上涨 行业运行稳步向好

3月12日,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8,较1月上升0.8点。其中,分项指数、分行业指数和分区域指数全面上涨。

2025年03月13日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8%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8%

2月24日,自然资源部举行2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发布《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2025年02月26日
2023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2023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12%。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

2023年04月21日
2023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

2023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

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8532亿元,同比增长0.6%。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25%。

2023年04月19日
2023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进口煤炭4117万吨 同比增长150.7%

2023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进口煤炭4117万吨 同比增长150.7%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与1—2月份比,原煤、天然气生产有所放缓,原油、电力生产加快。

2023年04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