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我国外贸快速增长有国际市场回暖的原因,也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及季节性因素。总体来看,外贸持续恢复性增长,企稳回升的态势已基本确立。但是,由于世界经济贸易形势较为复杂,加上自2009年12月以来,进出口贸易环比一直呈现下降态势,外贸形势仍不容过于乐观,外贸发展还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较大压力。
瓶颈:外部需求疲弱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主要发达国家消费需求疲弱。美国1月份的失业率仍高达9.7%,2月份新订单下降,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由上月的56.5%降至46。日本通货紧缩明显,1月份的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1.3%,是连续十一个月的下降。受希腊等国家的债务危机仍在深化的拖累,欧盟经济复苏步履维艰。这些均将影响外需增长,并可能制约我国出口贸易发展。
阻力:贸易摩擦形势严峻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2009年我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案件116起,金额127亿美元,均创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新高。今年1月以来,美国相继裁定对中国产金属丝网托盘和电热毯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并对我国产钻管发起“双反”调查。今年前2个月,我国遭遇贸易调查14起,涉案金额11亿美元,金额同比增长152%。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足,世界产能严重过剩,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经济体与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均预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有可能再度加剧。
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近期,美欧等国家、及一些国际金融机构要求我国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力度加大。在我国外贸还没实现根本性恢复的形势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势必将削弱外贸国际竞争力。如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合同金额大,周期长,汇率风险将限制企业的生产经营;家电及一般机械等优势行业中小企业多,生产经营周期较长,出口利润率较低,对升值承受力极其有限。因此,在企业外部经营环境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保持外需政策及人民币汇率政策在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将对外贸实现稳步增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出路:外贸转型升级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强调发展实体经济,绿色经济,实施出口促进战略。此举将使我国企业经营成本增加,进入和拓展传统发达市场的机会成本加大。新兴经济体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加快承接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优化其产业及产品结构,也使我国出口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扬,结构性和季节性民工荒,能源、资源及环境等因素对外贸发展的制约持续增大。对外贸易延续传统的低价竞争,以规模取胜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适应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金融危机中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了产业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并取得一定成效。后危机时代,外贸企业更应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培训,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在发挥原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实现质量效益型增长。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