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走在台州经济开发区繁华的街道上,一股都市气息扑面而来。不远处,工厂的机器在不断运转。而在更远处的滨海工业园区,一座工业新城已悄然崛起。
这是台州撤地设市15年来,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的生动缩影。
在工业发展中建设城市
“台州无中心”,这句话曾被作为台州的特征之一广为流传。直到十几年前,“以椒江为主城区,包括黄岩、路桥两区在内的环绿心组合式城市”规划的出台,台州人才找到了自己的中心城市,并用自己的双手建设中心城市。
一个重要的背景不可忽视:其时台州工业喷薄式发展,但是缺少统一规划,四面开花,削弱了集聚效应;城市建设严重滞后,导致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不能快速、有效地流动。
顺应工业发展的规律,建设高规格、高标准的中心城市已是迫在眉睫。1997年,台州经济开发区应运而生。
“三年打基础,完成齐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构轮廓,完成中心城市的轮廓构建;四年增内涵,提升产业内涵、文化内涵”,这是台州经济开发区城市建设的目标。这一目标确立之后,开发区管委会以超前的眼光编制建设规划,《台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台州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台州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五年规划(2001-2005年)》等规划细则相继出炉。同时外邀新加坡、意大利等国的资深专家,内聘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一流机构,陆续完成了中心区城市风貌研究、东商务区、主轴线城市设计等等,掀起一场场高品位、严要求、大投入、精雕琢的建设高潮。
建区以来,台州经济开发区致力于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投资环境的营造。管委会已直接投入资金50多亿元,建成市政道路60条,总长度98公里,绿化面积212万平方米,建成广场4个。建成50米以上的高楼78幢,在建78幢。一大批代表城市形象的公建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形态日渐丰满。市级行政中心、文化体育中心、东商务区为代表的功能板块基本形成。目前,台州经济开发区作为台州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形象已充分展示,并日益成为台州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最密集的区域。
与此同时,在黄岩,永宁公园的建成使江滨路一带繁荣日盛;而委羽山新区的开发建设更是顺应工业发展的需求,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气象。在路桥,昔日的商贸名镇一跃成为繁荣的组成区,在建设档次和建设速度上使以前与其比肩的商贸名镇望尘莫及。
在城市建设中发展工业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工业集聚成为现实,也使得要素共享成为可能,从而促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台州经济开发区,伴随着“二次腾飞”战略、“工业立市”战略,充分凸显产业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在一大片乡村土地上,迅速崛起一座座厂房、一个个工业园。
筑巢为引凤。台州经济开发区依靠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服务优势,累计引进外资项目77个,总投资5.05亿美元;引进内资工业项目145个。法国欧尚、香港龙记、南洋电子等一批优质外资项目落户开发区,区内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4%和31%,增长率一直处于全市前列,并逐步形成了光机电、汽摩配、新材料、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等一批代表先进制造业水平、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业群体。区内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有13家,市“513”工程重点企业5家。
2004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滨海工业区的重大决策,规划总面积148.8平方公里。根据统一部署,由椒江区、路桥区和台州经济开发区按照“一个规划、分区实施”的原则实施开发。其中,台州经济开发区负责滨海工业区中部约30平方公里区域的开发建设。
滨海工业区块的总体定位是:工业新城、城市新区。按照“科技型、集约型、外向型、生态型”开发建设思路,把滨海工业区块建成工业功能突出、配套服务完善、环境优美舒适的现代工业园区。
2005年3月,滨海开发区区块正式启动建设。共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区块占地5095亩,现已基本开发完毕;二期区块占地5.28平方公里,建设前期工作已经开展。一期共安排工业项目91个,到目前为止,42家企业已建成投产,还有34家企业厂房已结顶。去年,滨海工业区块实现规模上工业总产值14亿元。滨海二期范围内1062亩土地已完成征用,东二路等二期主干道路全面启动,建设框架逐步拓展。此外,为更好地拓展空间,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编制完成,已上报省政府审核。
依托中心城市的发展,椒江区和路桥区的工业发展、滨海工业区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当前经济发展不利形势下,椒江、黄岩、路桥和台州经济开发区经受住严峻的考验,上半年工业发展均出现了止跌回升的良好态势,支柱产业医药化工、塑料模具、汽车及零部件等逆势上扬,产销两旺。
一个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的典型样本。【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