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汽协7月公布的新一期数据显示,零部件产品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其中,1-6月只有行驶系统零部件产品累计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3%,其余如制动系统、电子电器、传动系统、发动机、车身附件等零部件产品出口金额均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在16.23%—52.80%之间。
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到全球汽车工业,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先后步入衰退,全球汽车业因此销量缩减,直接影响到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同时,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土企业,施行贸易保护政策,设置非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零部件出口环境进一步恶化。
然而,有别于受汽车销量直接影响的主机配套市场,国际售后市场方面则逐渐呈现另一种面貌。如刹车片行业的代表企业金麒麟、信义、上海乐昌、浙江科力等都在经济危机的大风暴下积极地开拓国际售后市场。据多位企业负责人透露,目前,国际售后市场对易损件产品需求旺盛。如滤清器、车灯、刹车片/鼓、散热器、保险杠、活塞、轮胎、开关,后视镜等。刹车片面向的市场更是广泛地覆盖了欧美、澳洲、中东、南非等地。另有媒体公布数据显示,国际售后市场对滤清器的采购需求频次增长3倍,车灯采购增长近2倍,其他项目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虽然采购量、出口量很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零部件出口技术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缺乏品牌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在接受慧聪记者采访时说:“从近年出口的情况来看,出口的零部件产品中,较多的有铝车轮、水箱、玻璃、电线束等。此类产品技术附加值低,属于资源消耗型产品;此外,还有不少零部件靠贴别人的牌子出口。”
虽然零部件每年的出口都保持约25%的增长幅度,出口额也占到全球汽车产品出口的一半以上,但是如发动机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多为外资企业所垄断,其利润和也占到了1/3以上。而那些高耗能、高耗材的低附加值产品则大多由本土零部件企业生产出口,仅依靠低成本产品来谋取利润,可控空间贫乏,多以走量为主。
国内用人成本增加 低附加值产品利润空间压缩
长期以来,我国零部件的出口主要优势在于低成本。由于我国劳动力储备充足,供大于求,因而将能持续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我国在劳动力密集型部件产品上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底座、保险杠、线束、玻璃、刹车片、离合器、散热气、消声器、万向节等产品,国内价格往往比国际价格低大约20%。可以说,劳动力优势是我国目前汽车零部件出口的最大竞争力优势。
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非常重要。日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年日本发展汽车产业,并能在国际市场上与欧美抗衡,靠的主要就是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但随着日本工资的大幅上涨,低成本优势很快消失。
无独有偶,中国也正面临着这样的一场变革。随着新劳动法的颁布,用人成本也在逐渐的提高,零部件产品在价格方面的优势正在减弱,出口的又是高耗能的低附加值产品,利润空间的压缩程度可想而知。
董建平强调说:“因此,提高我国零部件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升我们产品工艺的制作水平,将产品层次提升,不要总是生产和出口毛胚,而要往更高技术层次上走,只有提高技术和生产工艺,才能够在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空间。”
国内零部件企业应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