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9年最新资讯 MAN为何愿做中国重汽小股东?

本报讯:

退出中国市场半年之后,全球第三大重型卡车制造商MANSE(下称MAN)再度与中国汽车厂商合作。与此前不同的是,此次它选择了以小股东的方式参股中国重汽。

    七年前MAN与宇通客车的合作,采用的是50:50的股权比例。今年1月,它将一直亏损的合资公司50%的股权,以1欧元的象征性价格转让后,退出中国市场。

    此次卷土重来,MAN以60亿港元的高价,获得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3808,下称中国重汽)25%股本加1股的股权。

    MAN为何愿做中国重汽小股东?参与交易的中金公司重汽项目负责人向《财经》记者透露,过去几年的合资经历,让外方认识到,中国本土公司对于商用车市场和产品的理解更加深入,“认可中国重汽的行业领导地位,是谈判开始的前提”。

    他表示,坚持控股地位是中国重汽的原则,而德方也认可这一选择。之所以能够达成共识,与双方在以往合资公司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有关。

    由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汽车整车中外合资生产企业,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而占据技术等核心优势的外方在股权上亦不肯让步,因此,自1985年中国第一家合资公司上海大众成立以来,中外合资公司采取的合资模式,绝大多数为50:50的比例,合资公司在中国建立生产线,直接将国外的车型引入。

    但是,这一在乘用车领域取得成功的模式,并未成功复制到大中型商用车领域。MAN公司与宇通客车的合资,以及中国重汽与沃尔沃的合资,均以失败告终。其中原因,除了双方管理权的争夺,外方对于中国商用车市场理解的偏差,也是主要因素。

    中信证券资深汽车分析师李春波表示,以往的合资公司,外方在股权上与中方相当,在引入新产品、定价等问题上也强调自己的强势地位。但事实上,他们对于中国商用车的理解并不准确,引入的车型及价格在中国市场竞争力并不强,最终导致合资公司失败。以重卡为例,德国MAN公司的重卡需要10万欧元,但在中国,同类的产品仅需30万元左右。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谈际佳表示,与作为消费品的乘用车不同,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中国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性,要远高于对舒适性的要求。因此,在欧美国家畅销的车型,很可能因为价格过高而在中国没有市场。乘用车则不同,中外消费者对车型的需求、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差别不大。因此,直接引入车型的模式就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上述中金公司参与交易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在此次中国重汽的交易中,中方保持绝对控股地位,使得企业可以按照历史上惯性的模式进行经营,充分发挥中方管理层对本土化、市场、产品的理解。外方在充分尊重中方意见的前提下引进技术,有利于更好的把这些技术带到一个新的平台、新的层次,做好现有的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重汽也充分考虑到了MAN的需求与利益。上述人士称,为确保MAN能够在总共17名董事会成员中,拥有4名董事的提名权,中国重汽专门向香港联交所申请首次豁免公众持股比例低于25%这一规定,并获得香港联交所的同意。

    “这是对德国方面经济利益和股东利益的最大保护。”上述参与交易人士称。根据双方的协议,在董事会全部17名董事中,MAN有权提名4名董事,其1名为执行董事,负责合作项目,其余3名为非执行董事。如果MAN的股权低于25%加1股,就必须撤回MAN所委任的全部董事。

    同时,在有关合作项目的营运有重大关系的事项方面,MAN拥有否决权。其中包括修改章程,主要业务性质的重大变动,以及对合作项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合伙经营、收购事项及合营项目等。

    李春波认为,中国重汽与MAN的这种合作,由于中方股权优势明显,一方面避免了在管理上的内耗,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外方由于不熟悉中国商业车市场而导致决策失败,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过去的合作经验告诉外方,商用车领域不能生搬硬套乘用车的模式。”李春波称,中方控股模式可能是未来中外商用车合资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

MAN为何愿做中国重汽小股东?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3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2023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12%。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

2023年04月21日
2023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

2023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

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8532亿元,同比增长0.6%。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25%。

2023年04月19日
2023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进口煤炭4117万吨 同比增长150.7%

2023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进口煤炭4117万吨 同比增长150.7%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与1—2月份比,原煤、天然气生产有所放缓,原油、电力生产加快。

2023年04月18日
2023年4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同比下降超一半

2023年4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同比下降超一半

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3年4月上旬与3月下旬相比,20种产品价格上涨,28种下降,2种持平。

2023年04月14日
2023年3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7.1%

2023年3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7.1%

2023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环比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8%,环比持平。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8%。

2023年04月12日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稳增不减 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最快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稳增不减 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最快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用电量570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用电量148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3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

2023年02月15日
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7.91万亿元 增长5.9%

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7.91万亿元 增长5.9%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4038.5亿元,比上年下降4.0%

2023年02月14日
沪苏浙联合印发17条政策措施 进一步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展

沪苏浙联合印发17条政策措施 进一步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展

沪苏浙两省一市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于日前挂网公布。 据悉,《若干政策措施》共17条,于今年9月起开始施行,覆盖科技创新赋能、存量资产盘活、碳普惠联建试点、国土空间利用、营商环境优化等10个方面。

2022年09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