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9年最新资讯 石油石化装备市场逐渐回暖呈新趋势特点

本报讯:

目前虽然石油装备市场需求下降,但国际石油公司更加重视装备的性价比,这有利于我石油装备发挥比较优势。

    “今年以来,在国家出台的多项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制造行业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前5个月经济运行形势已经开始逐渐回暖,目前正处于上升态势,只是增速较上一年减缓。”7月11日,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在江苏建湖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论坛及项目签约仪式上如是说。

    增速放缓

    据统计,1-5月,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02.88亿元,同比增长25.5%;完成工业销售产值751.21亿元,同比增长28.35%;完成新产品产值90.08亿元,同比增长29.66%;完成出口交货值67.31亿元,同比下降2.26%。

    其中,石油钻采设备制造分行业前5个月完成工业总产值471.19亿元,同比增长31.95%;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34.66亿元,同比增长34.04%;完成新产品产值63.22亿元,同比增长30.89%;完成出口交货值49.48亿元,同比增长5.6%。

    炼化设备制造分行业前5个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63.03亿元,同比增长19.81%;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56.04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新产品产值18.59亿元,同比增长50.9%;完成出口交货值9.09亿元,同比增长13.7%。

    金属压力容器设备制造分行业前5个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68.66亿元,同比增长15.14%;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60.57亿元,同比增长20.61%;完成新产品产值8.27亿元,同比下降6.58%;完成出口交货值8.74亿元,同比下降20.39%。

    “从统计数字不难看出,今年以来,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的累计新产品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的下降,其中累计出口交货值下降幅度达到20.39%,反映出化工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尤其是对新产品的需求不旺盛,给行业新产品开发带来不利影响。”赵志明说。

    前5个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额1581.23亿元,同比增长22.53%;实现销售收入689.61亿元,同比增长27.53%;产品销售成本581.37亿元,同比增长29.02%;实现利润总额38.92亿元,同比增长10.5%。“在这组数字中,我们可喜地看到,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通过努力,我们企业的经营指标,尤其是利润仍保持了稳步增长。”赵志明说。

    前5个月,从事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生产的亏损企业数量为475个,占企业总数的25.65%,同比增加110个;累计亏损额5.87亿元,同比增加46.38%。

    其中,石油钻采设备制造行业亏损企业217个,同比增加35个;累计亏损额3.66亿元,同比增加48.17%;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亏损企业125个,同比增加37个;累计亏损额0.98亿元,同比增加9.18%;金属压力容器设备制造行业亏损企业133个,同比增加38个;累计亏损额1.22亿元,同比增加87.69%。

    赵志明指出,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各分行业亏损企业和亏损额都有较大的增加。明显表现出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迫切需要行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上取得较大的进展,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管理创新和加强现代化服务的转变,并通过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才能扭转目前的亏损局面。 
    危机中蕴藏机遇

    “随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油气和石油石化产品的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石油装备制造业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近期国务院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产业振兴规划,以及我国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代表的税制改革和一系列产业转型政策的实施,给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赵志明对行业今后的发展仍充满信心。

    他认为,在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制造业新一轮整合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引进技术、人才以及进行战略并购等方式,有选择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这为石油装备制造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

    除此之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油价下跌导致石油装备市场需求缩减,但与此同时,国际石油公司及服务公司将更加重视装备的性价比,这非常有利于中国的石油装备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

    赵志明认为,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中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业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是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最强劲动力。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下,油气勘探开发正在向深层、深水、极地等复杂勘探领域延伸。随着作业条件越来越复杂,对装备的安全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对装备的可靠性、运输、移动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石油装备制造?业必须适应用户的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使生产的装备向高技术含量、高智能化、适应更恶劣环境的方向发展。

    二是推进产业集群成为制造业规模发展、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当前低油价情况下,油气公司为控制成本更需要性价比高的装备产品,装备制造业推进产业集聚,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成本费用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产业链延伸成为制造业拓展增值空间的重要手段。现代制造业不仅仅限于制造,价值链正在向传统制造环节的上下游两端延伸,向产品研发、供应链及物流、生产、售后服务、备品备件等一体化方向发展。

    四是品牌成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装备制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以往单纯的价格竞争手段明显弱化,取而代之以品牌和服务为代表的高级手段,品牌的重要性将越来越突出。

    总之,当前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善于捕捉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才能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石油石化装备市场逐渐回暖呈新趋势特点。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3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2023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12%。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

2023年04月21日
2023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

2023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

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8532亿元,同比增长0.6%。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25%。

2023年04月19日
2023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进口煤炭4117万吨 同比增长150.7%

2023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进口煤炭4117万吨 同比增长150.7%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与1—2月份比,原煤、天然气生产有所放缓,原油、电力生产加快。

2023年04月18日
2023年4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同比下降超一半

2023年4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同比下降超一半

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3年4月上旬与3月下旬相比,20种产品价格上涨,28种下降,2种持平。

2023年04月14日
2023年3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7.1%

2023年3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7.1%

2023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环比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8%,环比持平。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8%。

2023年04月12日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稳增不减 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最快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稳增不减 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最快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用电量570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用电量148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3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

2023年02月15日
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7.91万亿元 增长5.9%

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7.91万亿元 增长5.9%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4038.5亿元,比上年下降4.0%

2023年02月14日
沪苏浙联合印发17条政策措施 进一步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展

沪苏浙联合印发17条政策措施 进一步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展

沪苏浙两省一市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于日前挂网公布。 据悉,《若干政策措施》共17条,于今年9月起开始施行,覆盖科技创新赋能、存量资产盘活、碳普惠联建试点、国土空间利用、营商环境优化等10个方面。

2022年09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