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9年最新资讯 全球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机遇

本报讯:

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趋势

    1.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并购重组活跃。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兴市场,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但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将转移范围逐渐延伸到了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关系的调整,打破了原有的全球配套体系,推动了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发展。在此背景下,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并购重组更趋活跃。

    2.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实施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

    整车企业在产品开发上使用平台战略,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逐渐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越来越明显。

    3.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成为潮流。

    伴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将实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购。

    4.汽车零部件新技术发展趋势。

    汽车零部件新技术发展呈现以下几个主要趋势:开发深度不断加深;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零部件电子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整车及零部件轻量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清洁环保技术成为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总体发展状况及面临机遇

    1.整体工业规模居世界前列。

    2007年我国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20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7580家。就业人数2007年达到159万人,占汽车工业从业人员的60.7%,2008年11月达到175万人。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围绕整车生产的布局基本形成了京津冀、东北、川渝、两湖、长三角、珠三角六个主要区域。六大区域整车产量占全国的72%,零部件产值占全国的81.1%,零部件企业数量占全国的79.9%,就业人数占全国的79.3%。

    2.投入不足,产品集中在低端。

    零部件产业研发投入长期不足是企业的普遍问题。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的开发方式。

    目前,内资零部件企业90%的市场份额和制造能力都集中在低端零部件产品上。针对整车的发展而言,零部件产业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

    3.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发展势头强劲。

    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汽车行业已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企业建立了825家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资金投向汽车零部件项目的有645个(占汽车行业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78.18%),总投资为105.54亿美元(占汽车行业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规模的45.38%)。有外资背景的企业生产车身及附件、车载电子电器、制动系统的比例较高。

    4.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被外资控制的状况。

    (1)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外商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中,内资企业在关键技术方面难有大的突破。到200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共有外商投资企业1318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725家,占55%,中外合资企业593家,占45%。而在中外合资企业中,66%的企业为外商控股。

    (2)外资加快扩张使产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优势企业多被合资控股。据统计数据,2008年1—10月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为7830亿元,其中39.4%掌握在1000多家外资控股公司手中,平均单个企业产值3.1亿元。而超过1万家民营零部件公司平均产值只有3000万元,优劣势是显而易见的。

    (3)外企增资和独资趋势明显。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外资增持和独资的发展趋势明显,外资在加速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在2005年我国实施《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后,零部件行业成为对外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跨国公司掀起了在中国的投资热潮。

    (4)关键技术市场几乎被外资企业垄断。目前已经在高压共轨等发动机关键技术领域形成垄断。此外,在轿车自动变速箱、ABS防抱死系统和汽车电子技术等领域,关键技术也被外方掌控,关键元器件依然依靠进口,国内研究没有突破性转变。伴随外商在总成零部件和高端产品领域占据垄断地位,外资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的行业地位更加凸显,零部件企业不断在产业链上被边缘化。

    5.引进技术的国产化过程对我国形成零部件体系的影响。

    国产化的成果奠定了中国轿车工业的基础,也使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改变了与国外相差30年的落后局面,形成中国轿车零部件完整的配套体系,可以生产与全球同步上市的最新产品,同时为创立自主品牌奠定了零部件配套基础,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6.导致我国汽车零部件整体实力发展滞后的原因。

    导致我国汽车零部件整体实力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针对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具体措施缺失;研发投入与需求市场不适应,与整车企业的发展不一致;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尚未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缺乏协同开发共性技术的平台;已建成的零部件产业集群未能形成专业化分工和联合开发;法规标准升级和技术升级相互不协调,加大了企业的技术攻关难度。

    7.金融危机给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量稳步增长,出口贸易已占全球汽车零部件出口的10%;出口目的国集中在发达国家,且出口企业多具有外资背景;经济规模、整车出口配套以及成为零部件的采购基地仍是我国零部件企业出口的基本动因;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仍然是主要的出口方式;出口产品类别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相继出现倒闭、重组的现象,这会导致全球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数量直接减少。另外,欧美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倒下的,多是规模不大、产品及市场较单一的零部件供应商,尤以二、三级供应商及售后市场供应商为多,这对于有一定实力、市场趋多元化的中国供应商而言,无疑是一个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在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的政策推动下,一些企业开始把收购海外有技术特色的中小优质汽车零部件企业视为获得核心技术的最佳路径。2009年以来,我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对国外零部件企业展开收购。

全球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机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3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2023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12%。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

2023年04月21日
2023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

2023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

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8532亿元,同比增长0.6%。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25%。

2023年04月19日
2023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进口煤炭4117万吨 同比增长150.7%

2023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进口煤炭4117万吨 同比增长150.7%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与1—2月份比,原煤、天然气生产有所放缓,原油、电力生产加快。

2023年04月18日
2023年4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同比下降超一半

2023年4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同比下降超一半

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3年4月上旬与3月下旬相比,20种产品价格上涨,28种下降,2种持平。

2023年04月14日
2023年3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7.1%

2023年3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7.1%

2023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环比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8%,环比持平。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8%。

2023年04月12日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稳增不减 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最快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稳增不减 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最快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用电量570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用电量148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3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

2023年02月15日
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7.91万亿元 增长5.9%

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7.91万亿元 增长5.9%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4038.5亿元,比上年下降4.0%

2023年02月14日
沪苏浙联合印发17条政策措施 进一步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展

沪苏浙联合印发17条政策措施 进一步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展

沪苏浙两省一市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于日前挂网公布。 据悉,《若干政策措施》共17条,于今年9月起开始施行,覆盖科技创新赋能、存量资产盘活、碳普惠联建试点、国土空间利用、营商环境优化等10个方面。

2022年09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