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吴亦凡、鹿晗、李易峰、杨洋等流量小生均登陆过大银幕,少有票房成功之作,口碑成功之作就更少有。从2015年流量明星高调进入电影市场,到2019年鹿晗《上海堡垒》为流量电影画上句号,流量明星与电影市场总体概括起来,就是一部“流量消亡史”。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流量电影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未来趋势预测》

今年中秋意料之外,凭借着《陈情令》尚未消散的热度,因为肖战的存在,《诛仙I》一定程度打破了原本小说IP的圈层,大量此前不了解《诛仙》粉丝同样买票助阵,同时因为肖战这个夏天至高的流量效应,院线和媒体都对这部电影更加关注。该片首日预售达到4003万,上映首日票房达到1.42亿,票房占比近40%。鹿晗的《上海堡垒》的失败,印证着“IP+流量”模式将死,电影市场不齿流量已久,但显然,这次流量救了中秋档。《诛仙I》单日票房从首日1.42亿下降至3577万,综合占比39%下降至26.3%。排片占比则从29%下滑至27.2%。

《诛仙I》的票房“成功”显而易见是流量的功劳,但从成本预估到上映,“流量”在其中的作用又是最难以复制的。事实上,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上,真正意义上靠着“流量”大卖的电影,几乎不存在。事实也可以佐证这一观点,中国影史票房前三的《战狼II》、《哪吒之魔童降世》、《流量地球》均不是“流量电影”,它们成功的过程,都是在讲好一个故事的前提下,通过激发足够广度的人群共鸣,一举达成口碑和商业的双面丰收。他们所抵达的票房高度,远远超过了“流量明星”所带来的想象空间。
资料来源:猫眼电影,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LYX)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