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电影票房增长50倍 衍生品产业却仍处在探索期间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电影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定位分析报告

  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票房因差评而遭遇雪崩,但并不妨碍它的衍生品卖得火热。该片出品方阿里影业日前宣布,该片衍生品的预估销售额已超过3亿元。然而,从2002年的9亿元到2016年的457亿元,中国电影票房15年间增长了50倍,电影衍生品市场却仍处于探索阶段。盗版猖獗、衍生品设计缺乏创新、观众消费习惯有待培养,让人人称之为蓝海的衍生品成了一片不太敢下水的“难海”。

售卖店

  太少是因为“吃力不讨好”

  在北京,除了上网买电影衍生品,哪里有衍生品实体店?

  记者于上周走访了北京的14家电影院,作为放映电影的场所,将衍生品店布局在电影院内部或周边,是最合理的规划。但令人失望的是,这14家电影院,只有UME国际影城双井店和万达国际影城CBD店里设有衍生品售卖区。美嘉欢乐影城三里屯店内原本有一家衍生品店,但影院工作人员透露,因为“开不下去”,早就关张了。

  一位衍生品销售商透露,北京的衍生品实体店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小商品批发市场,不过基本都是盗版;第二类是一些衍生品发烧友开的小店,多分布在鼓楼、西四等文化气氛活跃的地带,产品比较杂,正版盗版都有;第三类便是影院内部及周边的衍生品店,但数量“少之又少”。

  UME国际影城双井店共设有三个衍生品展示柜,一处分布在进场通道前,两处分布在观众休息区。手办模型、毛绒玩具占了衍生品的八成,其余多为充电宝、钥匙扣、T恤衫等小商品。进口电影衍生品远远多于国产电影,漫威和DC的超级英雄系列、《变形金刚》系列、《星球大战》系列、“小黄人”系列、迪士尼的《冰雪奇缘》《赛车总动员》系列……这些热门IP的衍生品,最为畅销。相比之下,国产电影衍生品则少得可怜。

  “都说衍生品是蓝海,但进来之后才知道很难。”UME国际影城双井店相关负责人透露,最近一两年,他们受电商的冲击很大,“电商的人工成本、空间成本远低于我们,还经常做优惠活动,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更大。”

  盗版猖獗,更让衍生品店有苦说不出。该负责人指着店里的小黄人玩偶说:“这个受盗版的冲击最大,店里卖一百多块钱,商场外边过街天桥的小摊儿,三十块钱就能买一个。”他透露,在影院收入构成中,衍生品收入只占很小比重,而且每年都在下降,“别的影院都不关注衍生品,冲票房就行。我们本着宣传电影文化的心态坚持做,劳心费力,但吃力不讨好。”

  消费者

  看电影就行,衍生品没必要买

  “衍生品是什么?电影看过就好了,没必要买相关的东西。”在美嘉欢乐影城三里屯店等候进场的周女士瞪大眼睛,神情里满是不可理解。事实上,对于电影衍生品的态度,国内大部分观众与她一致。对衍生品不了解、继而拒之于千里之外的消费习惯,可见衍生品市场的土壤还远未发育成熟。

  “大部分客人只是瞅瞅,看的多,买的少。买的都是老顾客。”万达国际影城CBD店内塑唐玩具店的店员贾先生说。这是北京票房最高的影院之一,但上周六中午,店里没有一位顾客,与店外影院的喧嚣相比,店里的冷清,折射出目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年过五旬的袁女士是个电影衍生品爱好者,家里囤了几十个电影人物模型,忍者神龟、超人、蜘蛛侠、机器猫……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都有。“这些东西很贵,但我就是喜欢。”她还表示,自己从不在网上购买衍生品,全都是在影院实体店里买,比较享受“面对面的互动”。另一位20多岁的电影观众王女士,至今购买过的衍生品,只有《疯狂动物城》里的一个手机壳,“当时看了这个电影,觉得挺好玩儿就买了。”

  一类是只求喜欢不问价格的“死忠粉”,另一类则是一时兴起冲动购买的“路人粉”,两位女士不同的消费观,粗略勾勒出国内电影衍生品消费者的两大群体。前者是衍生品市场的核心销售对象,数量虽小但稳定;后者则是下一步市场需要争取的潜在客户。

  制造商

  市场还太小,没心思去开发


  宇际星海传媒有限公司从事电影衍生品设计和制造已经14年,比较出名的有《变形金刚》《神奇女侠》《一九四二》《叶问2》《寻龙诀》等影片周边。但尴尬的是,这些衍生品主要的销售对象,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相应影片的出品方、宣发方,“一般都是他们找我们做衍生品,送给影院、媒体等做伴手礼,或者用于其他相关活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国内大部分衍生品设计和制造商,赚的都是电影片方、宣发方的钱,“我们也开发过专门为普通观众设计的衍生品,但都没盈利,所以还是以片方定制为主。”

  衍生品市场尚未打开,追根溯源,可归结于国内电影产业链整体不够完善。国外衍生品也不是突然就卖得好了,星战系列、哈利波特系列都是经过多年积累,有大量粉丝支撑,才能畅销多年。国内缺乏有持久影响力的经典电影,自然少有观众爱屋及乌,心甘情愿地掏钱买衍生品。

  衍生品种类单一、缺乏吸引力,也是卖不动的一大原因。UME国际影城双井店那位负责人对此颇为头疼,“每次上货前我都能猜到会有哪些东西:充电宝、书包、杯子、手机壳……全都固化了,很难吸引消费者。”他回忆,《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大电影出第一部时,衍生玩偶销量特别好,看过电影的小孩从影院出来,人人手里都抱着一个喜羊羊。但到了第二年电影第二部上映时,销量便大跳水,因为相应的毛绒玩具孩子们基本都有了,“你让他挑一个,他说喜羊羊我有了,懒羊羊我也有了”。

  对这一问题,衍生品制造商也无计可施。“版权费这么高,开模制作成本也高,如果费尽心思设计一款衍生品,最后只能卖出少量,我们就亏本了。”宇际星海传媒有限公司那位负责人说,“这些都是市场决定的。衍生品市场还是太小,我们也没有心思去开发。”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广告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速 互联网广告贡献突出

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广告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速 互联网广告贡献突出

5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对全国881户广告业头部企事业单位开展统计调查,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上述单位实现广告业务收入3435.3亿元,同比增长11.3%,行业保持较快增速。

2025年05月10日
2025年一季度我国电商稳健增长 “电商+产业带”模式助力提升中小企业效率35%

2025年一季度我国电商稳健增长 “电商+产业带”模式助力提升中小企业效率35%

商务部实施“品质电商培育行动”,通过政策引导、活动促销和场景创新提振消费。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达3.6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7%。消费升级趋势显著: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数字产品销售额增长7.4%,优质影视内容和品质餐饮推动在线文娱、到店餐饮分别增长40%和29.2%。

2025年04月23日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演出场次48.84万场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演出场次48.84万场

1月17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简称“简报”),简报指出,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供给丰富,需求旺盛,市场整体保持增长态势。演出行业已成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和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力量。

2025年01月20日
我国电影票房回升动力不足!行业仍处恢复期 精品化发展迫在眉睫

我国电影票房回升动力不足!行业仍处恢复期 精品化发展迫在眉睫

根据国家电影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电影总票房为425.02亿元,同比减少22.7%,但仍位列全球第二;观影总人数为10.1亿人次,同比减少23.1%。从2023年到2024年,我国电影上座率从8.3%降至5.8%,年度日均票房降至1.16亿元。

2025年01月08日
我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迅速崛起  2024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6.3%

我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迅速崛起 2024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6.3%

据悉,我国市场监管总局对857户广告业头部企事业单位开展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上半年上述单位实现广告业务收入6485亿元,同比增长4%。

2024年08月17日
2024年我国我国广告业增长强劲 一季度头部事业单位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6%

2024年我国我国广告业增长强劲 一季度头部事业单位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6%

据介绍,在2023年,互联网广告发布业务在各类媒体发布业务总量中占比近八成,且近年来持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基于此,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履行指导广告业发展职责,大力推动广告业数字化转型,优化产业创新环境。

2024年06月26日
2023年中国版权产业发展稳中向好 全国作品著作权同比增长42.30%

2023年中国版权产业发展稳中向好 全国作品著作权同比增长42.30%

近年来大众版权意识的逐渐提高,广播影视、图书报刊出版、戏剧创作、广告文学、电商平台等各领域的版权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此我国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助力中国版权产业行业的稳步健康发展。中国国家版权局统计数据显示, 2023年中国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达8923901件,同比增长40.46%。

2024年02月29日
网络微短剧成为我国网络剧当前最火热内容领域  抖音、快手正加大扶持力度

网络微短剧成为我国网络剧当前最火热内容领域 抖音、快手正加大扶持力度

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各类视频等软件的渗透,我国网络剧行业快速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发行许可数量增长。具体来看,在2023年我国我国网络剧共有196部4895集获得了发行许可,而在网络微短剧方面共有502部11387集获得了发行许可,其中都市题材最多。

2024年02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