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系统化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11月10日,《中国报业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正式出炉,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获得喜人成绩,旗下的《杭州日报》在194家副省级地市级党报中排名第二,《都市快报》在141家都市报中列第二位,《萧山日报》位居51家县市级党报第一名。与此同时,杭报集团2016年最佳版面(栏目)、最佳记者(编辑)和最佳新媒(项目)评选结果公布,有力展示了杭报集团近年来推进新媒体发展和深化媒体融合所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杭报集团始终坚持一体化思维、系统化构造、多元化拓展,从平台搭建、内容生产、技术研发、制度创新等四大系统入手,形成新媒体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的完整体系,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融合。”杭报集团总编辑万光政如是说。

  平台搭建:构建多元化“媒体+”布局

  目前,杭报集团拥有7报2刊、20余家网站、10个客户端、14个微博、106个微信公众号、6个手机报、6个数字报,媒体总用户数达到1.05亿。几年来,杭报集团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各媒体为主体,以本土化为特色,推进报-网-机(“两微一端”)三大平台的深度融合,报纸、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协同发布,形成若干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全媒体矩阵。

  与此同时,杭报集团利用媒体平台的品牌、人才、策划和宣传优势,着力建设文创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链延伸。目前,杭报集团重点发展的会展活动、户外广告、商务印刷、物流配送、艺术品展销、文创综合体六大产业,与传媒主业紧密相关,具有“媒体+”“互联网+”的特点。

  内容生产:实现一次采集多终端分发

  “没有流程再造,全媒体等于‘零’。”万光政表示,杭报集团所属《杭州日报》《都市快报》《萧山日报》等媒体均实现对采编流程的再造,彻底改变以往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终端坐等报纸发布后再简单抓取的做法,实现了各类新媒体终端的“第一发布、优先发布、优质发布”。

  以《杭州日报》为例,通过全媒体中心主任的协调指挥,编辑、记者的分工配合,实现新闻线索的获取—新闻内容的采集—记者提供不同形态的“初级新闻产品”—编辑各取所需进行“深加工”—重新“排列组合”生产出各种终端新闻产品—网站、移动客户端、报纸等多终端发布,从而实现新闻资源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重发布,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实时传播。

  技术研发:内外结合提升产品创新力

  传统媒体办新媒体,最大的短板在于缺乏新媒体技术的开发能力。为补强技术“短板”,杭报集团一方面通过资本手段增强技术能力,如通过并购快点传播和参股看看浙江,布局移动视频端,增强视频技术的储备;另一方面通过内部培育,增设技术岗位等举措,壮大媒体内部技术力量,该集团信息技术处自主开发了内部的微信服务平台、大视觉网站、快拍快拍网及其客户端。

  在构建多屏融合的过程中,该集团把移动客户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杭州日报》客户端“城事通”今年实行改版升级,在没有大规模推广投入的情况下,累计下载量已突破27万次。在今年G20杭州峰会宣传报道中,《杭州日报》开发的新媒体产品“G20峰会号外”和“杭+”视频大放异彩。

  制度创新:完善媒体融合保障体系

  “媒体融合除了需要重视内容生产、平台建设、流程再造、运营创新、技术开发,还要积极构筑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形成制度保障。”万光政说。杭报集团着眼于顶层设计,成立推进媒体融合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媒体融合重点项目激励扶持办法(试行)》等“一意见五办法”。特别是按照新老媒体“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媒体的审读工作。该集团成立新媒体审读小组,主动查找新媒体发布中存在的各类差错问题,通过每周出版《杭报集团新媒体审读通报》,通报各类差错并提出整改意见。今年5月,杭报集团还实施了《关于新媒体差错扣罚的办法(试行)》,明确了新媒体差错的责任追究和扣罚标准。

  2016年6月,该集团制定《媒体融合重点项目激励扶持办法》,每年拨付500万元专项资金,定向扶持集团新闻传播类新媒体。此外,集团制定的《新媒体拔尖人才特殊扶持管理办法》,给予集团新媒体拔尖人才每人每月2000元的集团专项补助。

  杭报集团坚持新媒体考核与纸媒考核并行并重。以《杭州日报》为例,通过设立编委会嘉奖,每两个月一次,评选纸媒好稿和新媒体好稿,分别进行奖励。从今年7月起,杭报集团制定实施了《新媒体数据监测统计办法(试行)》,将所属26家重点新闻类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纳入数据监测范围,作为分析研究集团新媒体和参评各级各类新闻奖项、争取扶持资金的重要依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演出场次48.84万场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演出场次48.84万场

1月17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简称“简报”),简报指出,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供给丰富,需求旺盛,市场整体保持增长态势。演出行业已成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和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力量。

2025年01月20日
我国电影票房回升动力不足!行业仍处恢复期 精品化发展迫在眉睫

我国电影票房回升动力不足!行业仍处恢复期 精品化发展迫在眉睫

根据国家电影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电影总票房为425.02亿元,同比减少22.7%,但仍位列全球第二;观影总人数为10.1亿人次,同比减少23.1%。从2023年到2024年,我国电影上座率从8.3%降至5.8%,年度日均票房降至1.16亿元。

2025年01月08日
我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迅速崛起  2024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6.3%

我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迅速崛起 2024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6.3%

据悉,我国市场监管总局对857户广告业头部企事业单位开展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上半年上述单位实现广告业务收入6485亿元,同比增长4%。

2024年08月17日
2024年我国我国广告业增长强劲 一季度头部事业单位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6%

2024年我国我国广告业增长强劲 一季度头部事业单位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6%

据介绍,在2023年,互联网广告发布业务在各类媒体发布业务总量中占比近八成,且近年来持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基于此,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履行指导广告业发展职责,大力推动广告业数字化转型,优化产业创新环境。

2024年06月26日
2023年中国版权产业发展稳中向好 全国作品著作权同比增长42.30%

2023年中国版权产业发展稳中向好 全国作品著作权同比增长42.30%

近年来大众版权意识的逐渐提高,广播影视、图书报刊出版、戏剧创作、广告文学、电商平台等各领域的版权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此我国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助力中国版权产业行业的稳步健康发展。中国国家版权局统计数据显示, 2023年中国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达8923901件,同比增长40.46%。

2024年02月29日
网络微短剧成为我国网络剧当前最火热内容领域  抖音、快手正加大扶持力度

网络微短剧成为我国网络剧当前最火热内容领域 抖音、快手正加大扶持力度

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各类视频等软件的渗透,我国网络剧行业快速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发行许可数量增长。具体来看,在2023年我国我国网络剧共有196部4895集获得了发行许可,而在网络微短剧方面共有502部11387集获得了发行许可,其中都市题材最多。

2024年02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