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贝达药业上市后为何高管离职频现

          贝达药业的核心单品凯美纳已经上市多年,而公司的核心产品始终只有这一个,也难怪凯美纳的价格波动会大大影响公司业绩。至于新药,最快也要2019年才能上市。

         顶着“抗癌第一股”光环上市的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贝达药业”,300558.SZ),近来的遭遇可谓烦心事不断。

         贝达药业近日发布公告称,其创始人、公司董事长丁列明的铁杆商业伙伴王印祥,选择辞去董事、总裁之职,并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据了解,贝达药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经营管理体系都是由王印祥和丁列明共同组建。此次王印祥的突然离职,将会对贝达药业研发团队造成怎样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以来,贝达药业共计有7名核心高管离职。此外,贝达药业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财报,是其上市以来的首份半年报,也是首次“双降”的成绩单,业绩下降与高管频繁离职有着怎样的关系?

         而贝达药业的烦恼不止于此,一直靠着单品凯美纳“打天下”,怎么去避免单一产品依赖带来的巨大风险?到底何时才能有新药品出现?就此类问题,《投资者报》记者采访到贝达药业证券部相关人士,并得到比较详细的回复。

         高管离职频繁显现

         自贝达药业创立以来,王印祥和丁列明就一直担任公司的董事,两人除了主导凯美纳这一核心产品以外,在工作上的分工也很明确。根据贝达药业此前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丁列明负责全面经营管理,研发、市场、销售、生产、质管、财务、行政等。王印祥则具体负责北京新药研发中心的建立和日常运作。

         其中,丁列明自2008年8月起至今担任公司董事长,全面主持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而王印祥则从2010年4月起,担任公司总裁,主要负责技术研发工作,直至此次递交辞职报告。王印祥此次属于中途离职,任期并未届满,原定任期为2016年8月20日至2019年8月19日。

         引人关注的是,王印祥和丁列明同属贝达药业的实际控制人,且在公司权利相当。招股书显示,二人直接及间接持有及控制的公司股份比例合计为37.4%。此外,两人对公司的经营方针、管理及财务决策(包括对公司高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等方面拥有决定性支配作用,且在董事会、股东大会上一直保持一致意见。

         贝达药业称,王印祥承诺离职后继续履行一致行动的协议,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承诺管理持有的贝达药业股权。截至此公告日,王印祥直接持有贝达2342万股,占总股本的5.8%。

         贝达药业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印祥为何离职?无论是贝达药业公告,还是其证券部相关人士均表示:“这是个人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王印祥,一同辞职的还有董事杜莹和副总裁徐素兰。算上这些人的辞职,贝达药业上半年共有6名核心高管和1名董事辞职。

         面对重要的研发人才流失,贝达药业应如何应对?公司证券部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合理流动是正常现象。随着上市后的资本运作,公司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速,公司积极吸引国内外精英人才加入。自2014年以来,公司共计引进博士近20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和中外优秀企业的高级管理型人才近20人,其中有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人入选省‘千人计划’。”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
  • 2018-2023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运营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单一核心产品风险

             贝达药业不仅面临着高管频繁离职,而且其业绩也首次出现“双降”的情况。

             根据贝达药业2017半年报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5亿元,同比下降4%;净利润为1.4亿元,同比下降35%。业绩下滑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与高管频频离职有着怎样的关系?

             上述证券部人士表示,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家医保政策和进度影响,公司产品凯美纳降价幅度较大,而产品销售增量还在逐步体现。同时,由于2017年上半年多个新药陆续进入临床I期、II期试验阶段,研发投入增加较多;另外,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生产基地建设大部分已于2016年年末结转至固定资产,相应的折旧费用增加。

             而业绩下滑是否与高管频繁离职有关系?这一点,公司相关人士并未做答。

             为何凯美纳降价就会影响公司业绩?原因在于,该公司只有这一个核心单品,该单品于2011年上市,也是贝达药业最主要的收入及利润来源。即使在上市后也是如此。

             半年报数据显示,这一核心单品仍旧是贝达药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盐酸埃克替尼(即凯美纳)的营业收入为4.98亿元。2017年1~6月,凯美纳销量同比增长56%。同时,由于凯美纳的销售量增长,反而导致贝达药业的营业成本增长超四成,达2203万元,增长为42%;销售费用居高不下,达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99亿元增长1.25%。

             仅靠单一产品打天下,风险可想而知。那么,贝达药业将如何避免单一产品带来的巨大风险?又将在何时推出新产品?是否推出计划?

             贝达药业证券部相关人士对此表示:“凯美纳的产品品牌美誉度将不断提升。随着医保政策的深入执行,预计凯美纳在市场竞争中仍能够占据有利地位。”

             该人士还表示,目前,贝达药业在研新药项目包括20多个国家一类及二类新药,各个新药项目研究进展符合预期。有7个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X-396、CM082和MIL60等3个新药项目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临床试验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当中。

             贝达药业半年报显示,若进展符合预期,预计新药将于2019年开始陆续上市。对此,也有分析报告称,贝达药业2020年之前不会有一二类新药上市,2017~2019年顶多有一些三四类仿制药上市。

             而贝达药业方面则表示:“关于新药临床试验的进度情况,公司会严格按照信息披露原则进行发布。”

             此外,贝达药业上半年还加大对外投资,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公司参与完成的投资项目达8个,投资总额达8.74亿元,同比增长超6倍。但目前这些项目尚不能产生业绩,反而存在大额商誉减值的风险,大量的投入也会增加公司的资金压力。那么,贝达药业所投的这些项目何时能有所收益,回报投资者?

             上述贝达药业证券部相关人士对此只表示,这些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中。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缺口巨大 深智透医正积极布局

    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缺口巨大 深智透医正积极布局

    医学影像是指针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在临床上,超过70%的诊断都依赖于医学影像。而AI医学影像则是借助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实现机器对医学影像的分析判断,协助医生完成诊断、治疗工作。

    2024年03月08日
    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总额同比下降14.18%

    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总额同比下降14.18%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当前,医疗器械行业已发展很多年,是一个成熟化、规模化的产业,其产业结构稳定。

    2024年03月07日
    2023年我国按摩保健器具行业出口市场让价保量  抗压前行

    2023年我国按摩保健器具行业出口市场让价保量 抗压前行

    按摩保健器是根据物理学,仿生学,生物电学、中医学以及多年临床实践而研制开发出的新一代保健器材,有可放松肌肉、舒缓神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等效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通过使用按摩保健器来维护健康现象也越来越多,按摩保健器市场进入一个空前的状态。

    2024年03月05日
    我国西药行业:出口市场“以价换量”, 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

    我国西药行业:出口市场“以价换量”, 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

    西药,相对于传统中药而言,指现代医学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西药具有见效快、计量易于掌握、质量可控、疗效可预测的特点,是现代医学治疗中最常见的要药品类型,西药产业对民众健康有不言而喻的地位。

    2024年03月05日
    2023年我国中药出口额下降至83.5亿美元 行业海外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

    2023年我国中药出口额下降至83.5亿美元 行业海外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

    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行业是中国传统医药和新型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024年03月05日
    艾滋病药行业:两种注射液已获批成功 或将加速国产艾滋病治疗药研发速度

    艾滋病药行业:两种注射液已获批成功 或将加速国产艾滋病治疗药研发速度

    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公示,HIV新药卡替拉韦注射液和利匹韦林注射液已分别于2023年7月11日及10月18日正式获批。

    2024年02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