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求己未必不如求人 海底捞供应体系依赖关联方

  海底捞赴港IPO,让公司和火锅行业情况都成为人们的谈资,而招股说明书则揭开了公司的经营情况。2017年,海底捞收入总额达到106.4亿元,相比2015年接近翻倍,而收入暴增背后是海底捞门店的扩张。
 
  近期,火锅行业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进入大众视野。而2017年8月,因曝出后厨存在老鼠乱窜的问题,海底捞也一度引发关注。在当前门店加速扩张的情况下,自营开店的海底捞能否把住质量关?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火锅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

  大量开店投入暴增 
 
  海底捞近些年高速扩张,全部采取自营模式。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的相应门店受对应附属公司或分公司直接管理。截至招股书披露时,海底捞集团由海底捞、57家附属公司及合共368家分公司组成。其中,每家海底捞火锅门店由一家附属公司或分公司经营,而每家分公司则由一家附属公司管理及监督。海底捞认为,如此的企业架构可以优化火锅门店的营运及管理效率。
 
  近两年大量开店扩张,使得海底捞财务压力增大。据海底捞披露,其每间新开设餐厅的资本开支约为800万元至1000万元。而最近几年,由于新开门店速度提升及翻新已有餐厅,海底捞的资本开支大幅增长。

  2015~2017年,海底捞的资本开支总额分别为4亿元、4.29亿元、15.18亿元。这部分开支主要为海底捞在上述期间新开设36家、32家及98家餐厅的资本开支等。

  海底捞还预测,截至2018年底,其资本开支总额预计将达到25亿元。以此计算,2016~2018年,海底捞资本开支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25%、253.8%、64.7%。
 
  资本开支暴增是否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向海底捞发去采访邮件,但其媒体负责人称目前处于静默期,暂不方便接受采访。

  去年向关联方采购超50亿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体验海底捞西南地区某门店。该门店装修较为考究,其中细节包括,该店卫生间的洁具均为美国科勒(Kohler)品牌,似乎单位造价会比其他火锅门店更高。
 
  某餐饮服务平台显示,海底捞火锅的人均消费均超过100元,在当地“火锅圈子”内属较高水平。这家门店的一位工作人员称,因为海底捞的菜品有专门的供货渠道,能确保菜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可能菜品单价相对较高。

  店员所说的专门供货渠道,即海底捞供应体系多靠关联方完成。海底捞介绍,其仓储服务、物流服务及食材供应由其创始人张勇成立的独立专业化公司蜀海集团负责,2015~2017年,双方关联交易额分别为14.4亿元、18.5亿元、26亿元。同样由张勇成立的颐海集团向海底捞供应零售产品和即食火锅产品等,2015~2017年关联交易额分别为4.4亿元、5.9亿元、9亿元。
 
  海底捞表示,其原材料及易耗品的成本占海底捞收入的四成以上,而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的90%以上都是食材成本,“食材成本对总体盈利能力有直接影响”。2017年,海底捞的食材成本为营收的40.5%。

  2015~2017年,海底捞的食材成本分别为24.39亿元、30亿元、40.39亿元。以这段期间海底捞的门店总数(146家、176家、273家)来计算,每家门店的食材平均成本分别达到1671万元、1705万元、1479万元。

  海底捞也试图降低部分关联交易。比如在食材方面,2018年起,海底捞直接与第三方订立合约采购无需进行加工的食材,需加工的食材则由海底捞选择原材料供应商,由蜀海集团购买并加工后再出售给海底捞。
 
  自营店可控性更好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计划在2018年新增180~220家门店,即每两天就要新开一家门店。为保证如此扩张速度,海底捞选择上市融资。
 
  此次海底捞赴港IPO,其计划将60%的募集资金用于其2018~2020年的扩张计划。

  但由于主要以自营的“重资产”发展模式,海底捞的扩张步伐相比一些加盟品牌还是较慢。近几年,以“小龙坎”为代表的加盟火锅品牌在全国快速扩张,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加盟模式是否会对自营的海底捞构成冲击?一位经营连锁巴蜀式火锅十多年的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海底捞类的自营开店模式更适应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加盟模式开店速度虽较快,但存在更多不可控因素。

  去年,海底捞也曾出现后厨问题,引发关注。海底捞在招股说明书中针对该问题称,其实施严格且详细的质量控制措施,规范供应链及餐厅的食品质量及安全标准,进行全面的食品安全、质量及卫生检验。
 
  海底捞还披露,其在食品质量控制方面投入大量人员,有超过500名指定员工直接负责食品质量及安全,食品质量及安全是餐厅表现的主要评价标准。
 
  上述海底捞门店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如有消费者想参观其后厨,可安排前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含乳饮料行业:2024年2月百菲乳业向新三板发起冲击

我国含乳饮料行业:2024年2月百菲乳业向新三板发起冲击

目前含乳饮料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料产品,市场参与企业众多,其中就包括了蒙牛、伊利等大型乳制品企业。随着冷链物流建设不断完善,含乳饮料上游奶源运输及覆盖范围大幅扩大,这也让含乳饮料产品生产进程加快,产品也能更快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2024年03月04日
2023年我国经济林为主体森林食物产量达2.26亿吨  行业消费市场仍待进一步拓展

2023年我国经济林为主体森林食物产量达2.26亿吨 行业消费市场仍待进一步拓展

森林食品是指,来自良好森林环境,遵循动植物自然生长规律,无人工合成添加物,具有原生态、无污染、健康、安全等特性的各类可食用林产品。

2024年03月01日
2023年1-9月我国低温酸奶线下渠道销量下滑10.2%  促使企业开始走性价比路线

2023年1-9月我国低温酸奶线下渠道销量下滑10.2% 促使企业开始走性价比路线

低温酸奶市场的快速增长,也吸引来了众多企业入局,而除了伊利、蒙牛、君乐宝等传统乳业公司外,也出现不少像乐纯、简爱等新兴品牌,这也带动了一定时间内乳业的增长。但随着酸奶价格的走高,加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在近两年我国低温酸奶市场开始出现疲软的现象,销量也是逐渐下滑,数据显示,在2023年1-9月我国低温酸奶线下渠道销量下滑

2024年02月26日
人们对饮食要求提高推动复合调味料行业发展 成为食品产业重要部分

人们对饮食要求提高推动复合调味料行业发展 成为食品产业重要部分

1月8日,2024中华味谷·创新发展大会暨健康调味品智慧产业园启用仪式在平度市中华味谷产业园举行。据悉,平度是江北地区最大的食品配料和复合调味料生产基地,发展超过30年,目前平度调味品生产企业已达200余家,产品年销售额已达30亿元,占全国高端调味品产业的70%。

2024年02月22日
我国蚝油行业:企业正不断细化产品及使用场景 开拓线上市场

我国蚝油行业:企业正不断细化产品及使用场景 开拓线上市场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蚝油行业已经有了不少知名品牌,比如说海天味业、李锦记、厨邦、加加和鲁花生鲜蚝油等,且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而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的提升以及绿色环保大环境的逐渐形成,目前很多蚝油产品开始朝着高质量化、生产高效化、使用场景细分化、标准化发展。

2024年02月21日
低度白酒正敲开年轻消费市场大门 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超700亿元

低度白酒正敲开年轻消费市场大门 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超700亿元

低度白酒是指酒度一般在41度以下的白酒。通常低度白酒的降度工艺并非简单的高度白酒加水,而是要经过选择酒基、加水降度、处理浑浊、调香调味、静置贮存等一系列工艺而生产出来。

2024年02月06日
烟草经济发展迅速 我国已成为全球烟草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

烟草经济发展迅速 我国已成为全球烟草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

1月22日至23日,2024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聚力提升电子烟监管效能,全面加强新型涉烟监管。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讲话中指出,2023年,烟草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现代化烟草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持续改善,行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4年01月30日
烘焙行业:近两年多家品牌出局 墨茉点心局“竞争战场”转移至湖南

烘焙行业:近两年多家品牌出局 墨茉点心局“竞争战场”转移至湖南

烘焙是是面包、蛋糕类产品制作不可缺少的步骤,在近些年随着受到居民消费增长,我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我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从1956.1亿元增长到了2853亿元。

2024年01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