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6年我国粮食物流发展回顾


    2006年,我国粮食物流发展进入有史以来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我国粮食物流从无序竞争到有序发展的开端。总体上看,国家对推进粮食物流发展的政策导向更加明确:2006年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为配合做好《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的修改完善工作,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粮食物流规划专题座谈会,重点强调和探讨我国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务院于2006年7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此外,在2006年我国粮食物流也遇到了很多新问题,这促使我们要用全新的视野重新审视和诠释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也为未来我国粮食物流的有效发展埋下伏笔。



    一、2006年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特点



    (一)粮食储存运输发展特点



    粮食储运是粮食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中央、省级、地县三级粮食储备体系。粮食运输主要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及各种多式联运。粮食储存运输的特点可概况为以下几点:



    1.粮食储运四散化设施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目前全国散粮中转设施接收能力为26.7万吨/时,散粮发放能力23.3万吨/小时,其中主产区散粮接发能力占全国散粮接发总能力的62%,主销区占15%。有效仓容中,浅圆仓、立筒仓、砖圆仓等具有一定机械化功能和“四散”作业能力的仓型比重达到了9.8%。总体上看,散粮中转设施布局呈现出明显的产销区不均衡现象,尤其突出的是粮食专用码头及其装卸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南北不均衡:东北地区主要粮食外运专用码头装卸能力在8600吨/小时,而南方地区沿江沿海的主要粮食专用码头装卸能力却只有4100吨/小时。



    2.先进的粮食储运技术得到充分利用。粮食储运技术是保障粮食储运安全、减少粮食物流损失、提高储藏质量的重要手段,国家粮食局提出“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发展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的绿色、高效、实用的仓储技术,促进储粮方式由传统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粮食运输主要发展以新型散粮装运方式为带动的高效快速的粮食物流技术。同时,国家粮食局下发公告,自2006年12月31日起,粮食仓储行业全面停止使用甲基溴作为熏蒸剂。此外,储粮四项技术(谷物冷却、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粮食四散技术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3.粮食储运标准与理论研究有了进一步的突破。2005年国家粮食局组织编制了《粮油仓储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框架结构按照粮油仓储工作所包括的领域,即粮油仓储管理、粮油仓储技术、仓储粮油质量与检测、粮油仓储设施与设备以及粮油仓储信息技术标准化等,涵盖所有粮油仓储标准化对象,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三个层次。此外,不同学者还从各个角度对粮食储运进行了研究。



    (二)粮食加工配送发展特点



    粮食加工配送是粮食现代物流中的重要环节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粮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在加工总量和加工水平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发达国家加工制造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大约为80%,而我国不到30%。目前我国粮食加工配送的现状特点可概况为以下几点:



    1.粮食加工规模庞大,但重复建设问题也开始显现。据我国粮食行业协会统计,2005年我国大米加工业的企业投资大量增加,企业总数达到7200多家,同年增长28%,但是平均加工水平不到设计能力的30%,2006年粮食加工投资量仍在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对玉米生产乙醇燃料需求的增加,河南、山东、东北等玉米主产区相继大力发展玉米加工,致使玉米加工能力迅速增加,重复建设严重。



    2.粮食深加工和主食工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粮食深加工主要包括稻米、小麦、玉米、豆类、薯类等大宗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是调剂粮食产量、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十五”期间国家启动了农产品深加工重大科技专项,并重点鼓励粮食深加工和主食工业化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国粮油加工业运行质态明显提升,粮油加工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明显发展壮大。同时,国家加大对粮食加工的扶持力度。《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要加大对国有粮食企业、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和其他多元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国家粮食局也召开粮油加工业指导管理工作座谈会,对粮油加工业指导工作进行了部署。另外在我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将粮食深加工作为主要推进工作来抓,预计到2010年,我国粮食深加工比例将从目前的8%提高到15%。



    3.粮食加工竞争激烈,行业整合加剧,管理理念提升。随着我国WTO保护期的结束,国外粮食大企业将迅速登陆我国,我国粮食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面对日益严峻的内外环境,部分粮食加工企业已经开始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进行价值链整合,粮食加工业整体管理理念有所提升,粮食加工业将像油脂行业一样进入行业整合阶段,粮食加工业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4.粮食成品配送形式呈现多样化。粮食配送是保证粮食销售、粮食消费的必要环节,也是粮食物流的重要环节。传统粮食配送方式是“厂商-批发市场-粮油店”的形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粮食配送形式呈现多样化:继大型粮食生产商开拓超市和品牌专卖等渠道后,杭州出现“每日送”服务,市民只需拨打电话订购就会在两个小时内免费接收到质量上乘、价格同城最低的放心米。



    (三)粮食物流信息发展特点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粮食物流信息化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信息化涉及面广、层次高。粮食物流信息化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部门积极引导推动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2006年2月10日,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同志主持召开局长办公会,就《国家粮食局政府网站信息报送考评管理办法》和《国家粮食局政府网站内容保障方案(分解)》要求各级粮食部门加强网站建设,提高信息质量。上海、南京、苏州、永州等地方粮食局也将推广信息技术作为2006年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了相关粮食价格信息检测体系、粮食信息的发布体系,初步实现了粮食财务核算和粮食流通统计的电子化。上海市粮食局还对促进上海粮食信息化建设的单位进行了表彰,鼓励以企业为主、政企互动的粮食物流信息化发展模式。



    2.信息网络体系不断完善。首先表现在主要粮食批发市场和交易中心电子信息化的高水平建设上,大连、郑州期货交易所、安徽粮食批发市场等已经建立起计算机竞价交易席位,并开通了网上交易系统。2006年我国衢州粮交会首次实现了粮食网上远程交易,同时电子商务安全和信用等问题的解决取得了新突破,创造了全新的粮食交易模式。其次,各地区域信息网络布局基本完成。



    3.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与自主研发成果显现。早在“七五”时期,我国就开始加大对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科技攻关,先后开发了粮食立筒仓成套机械设备、火车、汽车、轮船的装卸粮机械等。由中交集团一航院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座利用三级控制及管理系统,实现装卸船、装卸车、倒仓等7个流程同时控制的全自动化粮食码头―――大连北良有限公司粮食码头也已经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物流信息化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信息化建设方面,浙江温州、江苏阜宁等地规划新建的粮食物流中心已开始建设粮食电子商务平台,并将与大型粮食信息网络互通,实现网上交易和期货交易。



    4.粮食信息化培训增加,人才培养得到更多重视。人才是行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物流人才的重要性日益体现。2004-2005年我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先后承办了两届“10+3”粮食安全信息技术培训,加强了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粮食信息方面的交流;2006年天津市农业局就农业信息化领域与东盟粮食安全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其他省市粮食局也组织人员进行了粮食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国家粮食局举办了“信息技术及其在粮食流通中的应用”专题讲座,聘请有关专家就粮食信息化方面相关内容进行讲授。



    二、近期我国粮食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省、市、企业各级粮食物流规划的实施,以及粮食物流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不断被重视,近期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现阶段我国粮食物流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或矛盾将趋于缓解



    现阶段我国粮食物流发展存在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粮食仓储设施地理分布不均匀,仓储结构不平衡:仓储设施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粮食仓容相对紧张,平房仓仓容在总仓容中的比例在80%以上,不利于粮食大型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无法满足粮食四散化的要求;二是粮食散运设施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但由于目前铁路粮运价格相对铁海联运的散粮运输具有成本优势,加之东南沿海销区港口散粮接卸能力的限制,导致东北地区港口散粮作业设施不能有效利用,资源闲置现象严重;三是因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和税收优惠鼓励发展粮食加工业,致使粮食主产区粮库陈化粮急剧减少,粮食仓容不能有效利用,而新粮急于外运,港口中转库容相对紧张。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粮食物流的重视以及政策措施的出台,目前粮食物流发展面临的增加粮食基础设施尤其是散粮储运设备与合理有效利用现有设备之间的矛盾、大量建设新仓库与原有仓库不能有效利用间的矛盾、鼓励粮食加工与确保粮食安全以及粮食物流长远发展间寻找平衡点的矛盾将会逐步缓解,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也将更加趋于理性,开始从单纯追求量的发展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以散粮流通为重要目标的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



    要加快我国现代粮食物流的建设必须对粮食枢纽站点的中转仓储设施、粮食装卸设施、粮食整体运输能力以及各运输方式、运输环节良好的协调有较强的控制能力。随着各地区粮食现代物流规划的实施,我国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将进入新一轮加速建设期,并且此轮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四散化流通为要求,以粮食物流中心、粮食专用码头、粮食中转仓库及粮食铁路专线等建设为主要内容。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经过三次大规模建设,粮食仓容问题已经有所缓解,但仓容中四散化要求的立筒仓所占比例严重不足。要与四散流通相适应,对现有仓库结构的调整是一项必然举措。此外,粮食专用码头建设以大型散粮装卸设备为主,提高粮食装卸能力和作业效率;粮食物流中心作为粮食物流重要节点,将体现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趋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集粮食储运、粮食加工、粮食批发配送和信息于一体,实现粮食的集散功能。



    (三)粮食“四散化”运输和水路运输将进一步得到重视与发展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粮食局《关于2005年粮食现代物流试点项目的实施意见》及有关精神,我国粮食“四散化”运输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东北地区粮食流通设施的功能将得到提升,海上散粮发运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二是加快东南沿海地区港口中转库及专业码头项目建设,提高东南沿海地区的散粮接卸、中转能力。根据粮食现代物流规划,将逐步在浙江、福建、上海、广东一带建设10多个粮食港口中转库及专用码头,使东南沿海港口年接卸散粮的能力达到3000万吨以上,同时为提高港口库的中转能力,在港口库辐射的主要物流节点,增加中转库库容,完善散粮接收发放设施,发展散粮运输工具;三是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进行铁路“包粮”改“散粮”运输试点,关内铁路“散粮”运输方式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全国铁路粮食运量占全国粮食运量的一半左右,而且关内铁路运粮基本全是“包粮”运输,要实现全国粮食散运目标就必须实现铁路包粮运输到散粮运输的突破。



    目前我国粮食运输以铁路包粮运输为主,而东北铁路运输瓶颈及运力紧张一直是国内粮食市场面临的一大难题,成为影响南方销区粮食到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虽然东北地区环渤海湾已经建立包括北良港、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等在内的比较完备的散粮专用码头体系,但南方粮食主销区接卸东北水运散粮的能力却十分有限,加之粮食铁海联运会增加粮食运输装卸环节,成本费用较铁路运输偏高。这使得北粮南运即使在铁路运输山海关瓶颈制约的状况下粮食水路运输仍难以有效开展,从而使我国跨省间的粮食水路运输比重长期处在27%左右,而同期的粮食铁路运输却在61%左右居高不下。随着全国、省、市粮食现代物流规划的实施以及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重视粮食水运发展的南方各省粮食现代物流规划的实施,以及国家有关部门致力于引导铁海联运等相应政策及税收优惠措施的出台,粮食水路运输势必会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发展,未来几年我国粮食物流中铁海联运比重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四)大型涉粮企业将在粮食物流建设、运营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主力军作用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是市场运作的主体。过去我国政府一直是粮食物流主要项目规划、投资、运作的主体,市场导向的投资机制不完善,大型粮食企业的缺位,使已建立的具有现代粮食物流模式的四大“粮食走廊”未能真正发挥作用。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粮食企业的市场职能进一步得到发挥,国家的直接调控职能也转向通过政策法规、行政执法、国家储备等方式进行调控,政府将退出直接参与粮食物流。目前国家级的大型粮食企业存在物流功能不全的问题,在粮食现代物流中未发挥龙头作用与规模带动作用。粮食物流节点上的粮食大企业经营分散、缺乏产业关联度,影响了粮食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粮食现代物流系统作用的发挥。随着大型粮食企业物流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大企业在粮食物流体系的规划、建设、运营等各个阶段将发挥重大作用,对于实现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的一体化战略、网络化战略、四散化战略和市场化战略起着积极的推动和运作作用。



    (五)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粮食应急物流将得到进一步重视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虽然实现了粮食增产,但未形成“增产-增收-再增产”的良性循环。开发生物燃料乙醇资源,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可有效解决粮食等农作物的转化,形成一个长期、稳定、可控的粮食消费市场,使国家又拥有了一个可靠的粮食调控手段,有助于增加和稳定农民收入。但是乙醇产能的提高在拉动玉米市场消费的同时也加剧了有关地区的粮食供需矛盾,从而引发粮食安全问题。尤其是2003年10月中旬起从北京、南京、郑州等城市开始的全国性粮油价格的急速上涨以及随后带动肉、蛋、豆腐等农副食产品价格的上升情况,让人们充分感觉到了粮食价格是百价之基这一特征。另外,2006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以及沿海粮食码头仓储资源相对紧缺等因素,也使粮食应急物流越来越成为各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选项,因此以应对不确定性环境增强的粮食应急物流势必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发展。



    (六)粮食物流的专业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要建立符合四散化流通要求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必须拥有专业的物流人才,完备的粮食流通制度及粮食物流法律体系,设施先进、组织高效的物流中心以及为企业提供整套增值服务的解决方案。随着我国粮食现代物流规划的实施,各种级别的物流中心的建立,覆盖全国的粮食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必将推动我国粮食物流向专业化的方向快速发展。此外,粮食行业及各高等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国家有关粮食物流政策和税收法律制度的健全,也将使粮食物流专业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除此之外,随着粮食物流建设的不断开展,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粮食供应链、粮食成品物流、粮食集装箱运输、第三方粮食物流、粮食物流标准化等问题都将得到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海参食品行业:逐渐从高端向大众迈进 线上电商平台成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我国海参食品行业:逐渐从高端向大众迈进 线上电商平台成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海参为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动物的统称,为圆筒状,营养和食疗价值较高。近些年我国海参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养殖面积面积不断扩大,在2022年我国海参养殖面积为25.04万公顷,同比增长1.19%。同时市场规模也是在不断增长,在2023年我国海参全产业链市场规模为1326.0亿元。

2024年03月01日
我国为全球最大水产品种苗生产基地 行业开始向高效益、规模化等方向发展

我国为全球最大水产品种苗生产基地 行业开始向高效益、规模化等方向发展

水产苗种是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基础,支撑着水产养殖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种苗生产基地,拥有的水产苗种品种世界最多,水产苗种企业最多。从鱼苗产量来看,根据《202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2年我国鱼苗总产量为13896.83亿尾,同比增长3.3%。

2024年02月04日
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深远海养殖发展潜力较大 智慧养殖模式也将成为重点方向

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深远海养殖发展潜力较大 智慧养殖模式也将成为重点方向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国,受益于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产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5565.46万吨,同比增长3.17%。其中,海水养殖2275.7万吨,同比增长2.92%;淡水养殖3289.76万吨

2024年02月02日
我国葡萄种植行业:阳光玫瑰种植规模迅速扩张 种植面积已超120万亩

我国葡萄种植行业:阳光玫瑰种植规模迅速扩张 种植面积已超120万亩

根据OIV2023年4月公布的数据,我国拥有葡萄种植面积78.5万公顷,居世界第三,主要种植地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山西省清徐县、安徽省萧县等地。

2024年01月31日
2023年我国小麦进口量同比增长20.31%  澳大利亚为主要进口国

2023年我国小麦进口量同比增长20.31% 澳大利亚为主要进口国

小麦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大部分人口的主食之一便是小麦,小麦在我国的粮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日常生活方面,都与小麦密切相关。从近几年小麦的产量来看,2020年-2022年小麦的产量均稳步增长。

2024年01月25日
我国水果零售销售模式多元化发展 2024年百果园提出未来十年线下开出超万家店

我国水果零售销售模式多元化发展 2024年百果园提出未来十年线下开出超万家店

目前来看,水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其市场一直为稳定增长趋势,而这也带动了水果零售市场的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达到了13814.6亿元,同比增长12.4%。而随着外卖平台、水果连锁加盟、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等方式的发展,预计未来我国水果零售行业销售模式也将往多元方向发展。

2024年01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