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造福 900多万农民直接受益


  荒山有了“被子” 农民有了“票子”——陕西退耕还林综述

  新华社西安9月19日电(记者 陈钢、董峻)金秋时节,陕北黄土高原山峁沟坡上一片片深绿,苹果、红枣、沙棘硕果累累,随处可见。谈起今日光景,一位质朴的陕北汉子说,荒山有了“被子”,农民有了“票子”,是退耕还林工程造的福。

  造林3200万亩 荒山盖上“绿被子”

  一场秋雨过后,陕北横山县白界乡新开沟村的沙梁泛出更浓的绿意。说是荒沙地,其实已经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刺槐林,刺槐还显低矮,根却扎进了沙地,偶尔有风刮过,并不见吹起黄沙。新开沟村村委会主任赵世存说:“退耕还林以来,全村的造林面积达到了1.5万亩,荒沙地盖上了‘绿被子’,风沙可比以前少多了。”

  陕西曾是全国水土流失、沙化、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省水土流失面积最多时占到了土地总面积的52%,每年输入江河的泥沙总量约占黄河泥沙输入量的50%和长江泥沙输入量的12%。1999年以来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使陕西山川大地的基色由“黄”变“绿”。

  被称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的吴起县,早在1998年就确立了封山禁牧、植树种草的发展战略,在国家补助政策的扶持下,将全县155万亩坡耕地一次性全部退耕。吴起县县委书记冯振东拿出一张2004年的卫星遥感图,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吴起县的行政区划内是绿色的,与周围县区土黄色的基调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在现在的卫星遥感图上,吴起县的绿色不再那么突出了,因为近两三年来,周边的绿色也在迅速增加。随着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陕西的生态状况已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方向转变,一个绿色的陕西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据陕西省林业厅厅长张社年介绍,从1999年到2006年,陕西省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3200多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由退耕还林前的30.92%增长到目前的37.26%。

  900多万农民直接受益 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8年前,尽管家里有60多亩耕地,吴起县吴仓堡乡周关村村民贺建清一家7口人的日子并不好过,靠天吃饭粮食收成没保障,因为建房还欠了几万元的债务。然而,自从家里50亩退耕地列入国家补助,加上种植沙棘果的收入,贺建清一家年收入稳定在了2万元以上。

  “种草要比种粮强、栽树能兑钱和粮。”许多退耕农民这样称颂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吴起县县委书记冯振东说,吴起县农民人均退耕补助达到8亩,仅此一项农民每年人均可以拿到约1500元。

  据陕西省林业厅介绍,退耕还林钱粮补助使全省915万人直接受益,约占全省农村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均受益1469元。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804元提高到2006年的2260元,退耕补助起了很大作用。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陕西农村大量劳动力从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设施农业,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了收入。铜川市耀州区石塬村曾是一个“吃水靠下雨,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的特困村。在退耕还林政策的带动下,石塬村在退耕地和荒山荒坡栽植花椒6000多亩,成为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去年这个村产干椒5万多公斤,总收入8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1550元。

  农民生产方式改变 走出“越穷越垦、越垦越穷”怪圈

  陕北农民曾经过着一年到头“揭地”种粮的日子,广大农民饱尝“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苦果。随着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被彻底打破。

  陕西省林业厅厅长张社年说,近年来,退耕地区广大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粮食生产由开山种地、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少种高产转变;生产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种经营转变;畜牧业生产由自由放牧向舍饲养畜转变;生产方式由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就连农民生火做饭也越来越多地用上了沼气。

  吴起县新寨乡新寨村村民雷润孝一家原来种了73亩地,现在除了留下的8亩川台地,其余都退了耕,退耕造林和荒山造林面积达到了260亩,其中兼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沙棘、仁用杏混交林占了三分之二。雷润孝说:“以前几十亩地一年打的粮食刚够吃,现在耕地少了,日子反倒好过了。将来国家不给粮了,只要把经济林管好,光景也不会差。”

  像雷润孝一样,陕西230多万农户从种粮人变成了种树人、种草人,并培植壮大了一批致富产业。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实施,陕西苹果种植面积达690万亩,成为年产值100亿元的大产业,辐射带动600多万粮农告别“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洛川县的63万亩耕地中,50万亩都已变成了苹果园,全县农民几乎都成了果农,每年来自苹果产业的收入户均上万元。

  “退耕还林带来的效益,说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带领群众治理沙漠20多年的陕北定边县农民、全国治沙模范石光银说,“人与沙争地,永远也争不过,造林治沙要遵循自然规律,人们为植被让出地方,自然也就给人以生存条件。”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海参食品行业:逐渐从高端向大众迈进 线上电商平台成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我国海参食品行业:逐渐从高端向大众迈进 线上电商平台成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海参为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动物的统称,为圆筒状,营养和食疗价值较高。近些年我国海参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养殖面积面积不断扩大,在2022年我国海参养殖面积为25.04万公顷,同比增长1.19%。同时市场规模也是在不断增长,在2023年我国海参全产业链市场规模为1326.0亿元。

2024年03月01日
我国为全球最大水产品种苗生产基地 行业开始向高效益、规模化等方向发展

我国为全球最大水产品种苗生产基地 行业开始向高效益、规模化等方向发展

水产苗种是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基础,支撑着水产养殖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种苗生产基地,拥有的水产苗种品种世界最多,水产苗种企业最多。从鱼苗产量来看,根据《202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2年我国鱼苗总产量为13896.83亿尾,同比增长3.3%。

2024年02月04日
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深远海养殖发展潜力较大 智慧养殖模式也将成为重点方向

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深远海养殖发展潜力较大 智慧养殖模式也将成为重点方向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国,受益于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产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5565.46万吨,同比增长3.17%。其中,海水养殖2275.7万吨,同比增长2.92%;淡水养殖3289.76万吨

2024年02月02日
我国葡萄种植行业:阳光玫瑰种植规模迅速扩张 种植面积已超120万亩

我国葡萄种植行业:阳光玫瑰种植规模迅速扩张 种植面积已超120万亩

根据OIV2023年4月公布的数据,我国拥有葡萄种植面积78.5万公顷,居世界第三,主要种植地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山西省清徐县、安徽省萧县等地。

2024年01月31日
2023年我国小麦进口量同比增长20.31%  澳大利亚为主要进口国

2023年我国小麦进口量同比增长20.31% 澳大利亚为主要进口国

小麦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大部分人口的主食之一便是小麦,小麦在我国的粮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日常生活方面,都与小麦密切相关。从近几年小麦的产量来看,2020年-2022年小麦的产量均稳步增长。

2024年01月25日
我国水果零售销售模式多元化发展 2024年百果园提出未来十年线下开出超万家店

我国水果零售销售模式多元化发展 2024年百果园提出未来十年线下开出超万家店

目前来看,水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其市场一直为稳定增长趋势,而这也带动了水果零售市场的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达到了13814.6亿元,同比增长12.4%。而随着外卖平台、水果连锁加盟、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等方式的发展,预计未来我国水果零售行业销售模式也将往多元方向发展。

2024年01月23日
2023年我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 创历史最高纪录

2023年我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 创历史最高纪录

2023年我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此外,2023年新开工水利项目2.79万个,较2022年增长11.5%。据悉,中央财政在2023年四季度增发万亿国债,投向聚焦水利相关领域,预计2024年水利建设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024年01月22日
我国水产品深加工制品不断增多 预制菜或将成为水产品加工行业新增长点

我国水产品深加工制品不断增多 预制菜或将成为水产品加工行业新增长点

从地区分布来看,目前山东是我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地区,数据显示,在2022年山东省水产品加工总量达645.93万吨,占到全国市场的30.07%,其次是福建、浙江、辽宁、湖北等地区,都是水产资源丰富,且运输物流较方便的地区。

2024年01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