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煤炭企业探路动力煤期货保值

       导读:煤炭企业探路动力煤期货保值.据了解,目前我省已有多家从事煤炭及相关业务的企业准备跟进开展动力煤期货套期保值。一家煤炭企业董秘称,该企业已将相关计划提交,预计今年下半年将会开展。“开展动力煤期货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有对冲作用。但由于此前未有经验,目前大家都还在评估风险和熟悉相关流程与业务。”
参考:《
中国煤炭产业调研及未来五年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面对煤炭价格以及业绩不停歇的下滑,煤炭企业开始选择不再“硬挺”。
       近日,包括中国神华、中煤能源、兖州煤业在内的多家煤企开始探路尝试动力煤期货,而省内多家煤炭企业,也开始积极探索期货市场,意图改变当前煤炭生产的巨大压力。
       “近两年煤炭上下游生产始终不见起色,必须从产业链跳出来,借助金融工具或其他方式提振业绩。”一位煤炭行业人士杨先生告诉记者,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在进行减产降价的同时,省内部分煤企曾尝试利用理财等金融方式实现资金增长,但拉升效果并不明显。巧妙有效地将资源生产与市场挂钩,才是保证煤企经营,乃至下一步生存的重中之重。
       也正因此,对我省煤企来说,目前主要在向煤电一体化及期货两个方向发展。“煤电一体化是最好的选择,但目前无论是煤、电自身,还是下游生产,都不乐观,且其投资高、见效也慢,风险并不小。”省内一家煤炭企业市场经理坦言,少投资、高回报是目前煤企的优选项,而利用衍生品结合期货,正符合这个要求。
       事实上,早在2014年,就已有煤炭企业开始尝试动力煤期货保值。当年8月,兖州煤业就曾从上海中期期货有限公司购买动力煤期货合约。而随着2015年煤炭行情的进一步看跌,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开始加入这一避险队伍。如中煤能源将在今年拟投入不超过4亿元开展动力煤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中国神华也将投入近3亿参与动力煤期货等。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有多家从事煤炭及相关业务的企业准备跟进开展动力煤期货套期保值。一家煤炭企业董秘称,该企业已将相关计划提交,预计今年下半年将会开展。“开展动力煤期货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有对冲作用。但由于此前未有经验,目前大家都还在评估风险和熟悉相关流程与业务。”
       市场激活尚需时日
       梳理2014年煤炭企业经营成绩单可以看到,在37家煤炭上市公司中,仅6家企业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余31家企业净利润全线滑坡。而对于我省煤企而言,除郑州煤电外,无一逃脱这一魔咒。
       经济增速的放缓、能源结构的改变以及环保压力的加大这三大因素,使煤炭企业市场经营状况日益恶化,而前几年疯狂建设的产能如今更导致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愈演愈烈。“为保证经营指标,煤炭企业竞相降价,行业销售开始陷入降价-赔钱-降价的循环,也导致亏损面不断扩大。”省内一家大型煤炭企业相关负责人如此对记者表示。
       面对2015年煤炭基本面的继续下探,显然煤炭企业已不再期望通过降价、减产来实现对实体经营状况的提升,通过选择利用期货等类金融市场产品来应对煤炭市场价格波动,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显然对于煤企止损的意义重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我省煤炭企业对于煤炭期货兴趣较大,但就市场来说,动力煤期货只能算刚刚被激活。上述煤炭人士杨先生称,相比已经长期进行市场化操作的焦煤行业,动力煤期货目前无论是日成交量还是市场行情,尚不成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他告诉记者,在动力煤交易上,现行的交易方式以及交易合约都不太符合煤炭企业预期。同时由于在交割环节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这都降低了企业对于动力煤期货套保的期待。同时,由于动力煤生产上下游企业大多为国企,参与流程繁琐,也闲置了大量交易资源。“现在有不少社会资金在市场上流动,但是很难流向动力煤。比如目前动力煤期货交易单位为200吨/手,这样的单位设置就抑制了部分散户参与投资的热情。”杨先生说。
       “煤炭尤其是动力煤企业想要发挥期货保值、避险的功能,最主要还是要提升买卖双方的积极性。”期货研究员刘先生认为,随着动力煤期货近两年的发展,其对煤炭企业经营的辅助作用业已开始慢慢显现,不仅有企业利用动力煤期货减亏,甚至还有部分煤企因此获得扭亏的机会。因此参与动力煤期货,不失为当前经济形势下煤炭企业保平衡寻支撑的一种有效手段。
       而由于尚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动力煤期货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如期货公司和交易所对于动力煤期货的宣传力度较小,再如煤炭企业对期货市场缺乏合理的管控和经验,流程不畅通等。他表示,一方面,期货公司和交易所要继续积极推广动力煤期货,让观望的大型煤炭企业参与其中,增加市场活跃度和交易量;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也要在涉足动力煤期货时,学会建立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以及风控体系。“最重要的是,让供需双方都能在生产生活中懂得活用期货工具,实现卖方保值套现,买方价格发现的功能。这才能减少买卖双方在中间环节的资源浪费。而这也是良性带动动力煤期货发展的必须。”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一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2025年09月18日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9月4日,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月)调度视频会议披露,2025年1-7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显著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双双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9月08日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8月1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围绕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进行部署。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