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动力煤价格连跌企业盈利压力大增

导读:动力煤价格连跌企业盈利压力大增,据了解,在山西柳林诸如联盛集团、凌志集团等大企业都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债务缠身,目前靠自有资金在维持着生产;而诸如振富集团等小企业早已停产甚至倒闭。

        26日,最新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于559元/吨,比上一周下降了3元/吨,已是连续第七周下跌且累计跌幅达72元/吨,这给煤炭行业经营利润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记者日前前往山西了解到,当地一些债务缠身的大型煤炭企业一手依靠自营资金维持生产,一手急寻战略投资者;而另一些背负着巨额高利贷、银行等金融机构债务的小型煤炭企业则一直处于停业状态。“这些小煤企对自身估值仍然较高,不愿意贱卖资产,由此也使得偿债陷入僵局。”山西当地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坦言,“在煤炭价格下行、运输成本增加、融资渠道收紧以及进口煤抢占市场的多重压力下,煤炭行业债务黑洞已开始浮出水面。”

寒冬煤炭企业盈利压力增大

        “以前大家都觉得煤炭行业是暴利行业,动辄过亿的利润,然而,现在卖煤如卖白菜,一提起煤炭行业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亏损,整个行业都不景气。”山西联盛集团内部负责前线生产的一位高管对记者坦言,“从去年底开始,我们就感觉到资金更加紧张,目前都是自营资本用于经营,更加注重控制生产成本。另外,对焦化等项目进行压缩、暂停,力保煤炭主营项目。”

        据了解,在山西柳林诸如联盛集团、凌志集团等大企业都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债务缠身,目前靠自有资金在维持着生产;而诸如振富集团等小企业早已停产甚至倒闭。

        事实上,这只是中国整个煤炭行业“水深火热”的一个缩影。2012年,中国煤炭行业结束了黄金十年期,2013年煤价的持续下跌则将煤炭行业拖入了寒冬。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和煤炭消费都降到新世纪以来低点,其中全国煤炭产量37亿吨左右,由前10年年均增加2亿多吨,降到5000万吨左右,而当年全国煤炭消费量36.1亿吨左右,煤炭消费增幅由前10年年均增长9%左右,下降到2.6%左右。

        煤炭企业的业绩也是一落千丈。2013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4.56%,其中大型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1.1%,行业利润同比下降38.8%,亏损企业亏损额405.54亿元,同比增长了80.7%,大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7.03%,有33家企业亏损,亏损面36.7%。

        而新的一年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是急转直下。2014年初,原本应该处于传统旺季的煤炭市场竟遭遇了“倒春寒”。截至2月26日,秦皇岛煤炭网发布的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于559元/吨,比上一周下降3元/吨。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连续第七周下跌,累计跌幅已经达到了72元/吨。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4年2月15日起,全国铁路货运价格全面上调,平均每吨每公里提高1.5分钱,上调幅度接近13%。从内蒙古到秦皇岛港口的运距大约是1000多公里,铁路运费上调近15元/吨,从山西到秦皇岛港口的运费大概上涨了10元/吨。

        这对依赖铁路运输的煤企而言,物流成本上涨几无悬念。“当前市场供大于求、销售举步维艰,现在的煤炭行情还是下跌走势,这部分上涨的成本只能由煤矿企业自己消化掉。”安讯思息旺能源分析师罗湘梅解释说。

危机多重债务风险交叉蔓延

        随着煤炭业寒冬的持续,由银行、信托公司、民间高利贷等多方环环相扣堆砌起来的资金塔岌岌可危,偿债风险已浮出水面。

        “以前煤炭经济好的时候,很多民营企业快速扩张,不上市也不担心资金的问题,除了银行贷款,还有很多债券融资,但后来煤炭形势不好了,银行贷款收缩,而信托等融资成本过高,导致还款压力大,所以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情况很严重,联盛便是其中的例子。”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邢雷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在过去几年中,由于煤炭行业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积极介入煤炭行业,尤其是在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煤炭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前的重点区域,山西省等地积极推动煤炭资源整合,绝大多数银行更是给予了专项贷款支持。

        一般而言,银行对大型煤炭民营企业或者国企二三级子公司,一般要求资产抵押和担保,融资成本较高,利率在基准的基础上上浮10%-30%,并采用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等多种融资形式。对小型企业,一般授信审批会更加严格,并且附加企业联保、低抵押率、资金封闭运行等措施,且年利率15%-18%非常常见。

        “以山西省为例,2012年以前,中小银行涉煤炭类贷款占比一般在30%左右,个别银行能达到40%。在信贷额度收紧时,一些大型银行会通过银信合作等渠道帮助其煤企大客户融资。”某国有大行山西省分行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现在风险有所暴露,各家银行也在调整对煤炭企业的融资政策,包括降低贷款集中度以及收紧表外融资渠道。”

        受银行信贷收紧的限制,不少煤企和贸易商不得不考虑绕开银行,寻找其他的融资方式。无论在山西还是内蒙古等地,许多中小煤企都被迫借高利贷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对于目前煤炭行业债务风险点,业内人士认为,一是“横向融资+融资链条短”的融资模式虽然降低了风险的传染性,但造成了资金向单一企业或单一个人的集中,增大了风险集中度,一旦企业或个人违约就将引发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二是“横向”模式的融资造成了银行与民间借贷市场的高度关联,企业同时参与民间与金融借贷市场,导致资金来源和去向混乱,银行信贷与民间借贷资金鱼龙混杂,形成了“行业+银行+民间借贷”高度关联、风险共担的情况。

        “目前无法预计煤炭行业民间借贷的规模,民间借贷因煤炭企业无法偿债所引发的案件从去年开始不断增加。累积的金融债务对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了负担,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监管层正在协调处理这些债务问题。”中部某省金融办人士介绍说。

预警资金链僵局恐生债务黑洞

        “一些中小煤炭企业虽然负债累累,但对自身估值较高,不愿意贱卖煤矿资产来还债,保留矿区期望形势好转后重新开工。政府为了保护当地产业,希望银行能手下留情,而金融机构也已被套牢,强令收债只能是损失得越多,现在的局面是金融机构、煤炭企业等各方都在僵持着。”上述金融办人士坦言。

        事实上,不仅是中小煤企,一些大型煤企的还款压力也很大。根据巴克莱报告,截至2013年年底,中煤已承担500亿元净债务,自2008年峰值以来,中煤的股价已经暴跌82%。

        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底,全行业资产负债率为64.03%,2012年为60.59%,2011年58.09%,截至2013年三季度,41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平均为52.7%,2012年为51.98%,2011年为51.05%。

        令人担忧的是,在煤炭市场春天还远的情况下,这种僵局还能维持多久。“2014年全国煤炭需求将继续保持小幅增长,市场供求继续呈现总量宽松的态势,结构性过剩态势还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表示。今年上半年煤炭市场供需总量宽松,全社会库存维持高位,企业经营仍将面临较大困难和风险;下半年,煤炭供给或将趋于总体平衡,行业经济运行或将有小幅回升,但仍面临着很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经济运行压力依然存在。

        在北京联办旗星风险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任若恩看来,这种债务风险将在今年夏季集中爆发。“煤炭指数已经从高点下降了40%,这一行业的债务是最严重的。按照历史的规律,债务危机的到来是一个不断渐进累计的过程,开始是一个小的信用事件爆发,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10亿30亿规模的事件,今年夏季或许会有更大规模信用事件的爆发。”

        事实上,银监会也已注意到这一问题。据了解,银监会已发出行业预警,要求各地银监局加强对煤炭行业信用风险的检查,这反映出政府对该行业潜在违约的担忧。“中国煤炭业的问题还是产能太大,而根本的出路还是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兼并重组来压缩产能。”邢雷建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6月3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2024年新增投产规模达775万千瓦,全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日本、美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分列第二、三位。

2025年06月05日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中国氢能产业领跑全球 2024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中国氢能产业领跑全球 2024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4月28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与消费规模突破3650万吨,稳居全球首位,标志着中国在氢能领域的发展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25年04月30日
2025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投资稳中有增 社会资本投入增长33.2%

2025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投资稳中有增 社会资本投入增长33.2%

4月17日,中国水利部副部长陈敏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9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实现稳中有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5年04月19日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新增装机容量达585吉瓦,同比增长15.1%,占全球新增电力装机总量的92.5%,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增量约六成,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

2025年04月14日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