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自行车制造发展环境探析 行业急需变革创新以求发展新契机

           一、政治环境

           自行车制造作为我国轻工业的一环,在“中国制造2025”中得到了重视,随着“智能制造”的提出,自行车制造的产品线升级更是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2016年,李克强总理造访了飞鸽自行车厂。同年汪洋副总理也视察了天津飞鸽和上海凤凰,在调研中强调绿色环保出行,提升民族品牌创新和竞争力。

           在政策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下,我国自行车制造行业必然迎来新的发展篇章。品牌全球化、材质环保科技化、产品智能化将是自行车未来的发展道路,这也是当前政策的期望结果。因此,国内的自行车制造企业要迎合国家政策的期望,将自主的民族品牌不断发扬光大,紧紧围绕“绿色出行、科技引领、品牌强国”这一目标,打造智能、绿色可循环的现代化自行车健康产业。同时,不断加强中国自主品牌在海外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自行车制造大国转变为自行车制造强国。相信,在政策的鼓励下和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强下,自行车行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经济环境

           近年来,我国自行车产业遭受到了较大的打击,大量的是品牌实体店倒闭,行业的企业大多数都没有盈利。即使像“捷安特”、“美利达”这样的国际巨头也受到了自行车寒冬的影响。虽然国内自行车企业在2017-2018年有共享单车这一概念“续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自行车产业仍旧无法复兴。

           但是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的崛起、体育产业的发展,自行车产业将迎来新的变化需求。近年来我国中产阶级数量在不断提升,2018年约为3.13亿人。中产阶级人数的提升,代表了国内的消费升级。国家实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迎合这样的发展趋势。自行车制造产业同样如此,想要在未来的市场中立足,就必须强化自身的产品线,重视研发和自主创新,另外,不断提升产品品牌和口碑,才能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最终赢得市场。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投资商机研究

 

2014-2018年我国中产阶级人数规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另外,体育产业也是促进自行车产业升级的一大动力。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超过2.3万亿元。从前,自行车运动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体育产业的不断增长,一些高端的运动自行车在国内的市场在不断扩大。消费的转移,高端自行车还有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传统自行车产业想要得到发展,转型升级将是必要的趋势。

2014-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社会环境

           中国社会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人口基数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高端自行车产品的渗透率低等几大因素,是未来自行车制造行业主要的突破方向。从市场来看,我国居民对于传统自行车的消费越来越减弱,包括购买渠道和产品类型。随着自行车实体店的“闭店潮”以及线上自行车销售的崛起,证明了我国居民的消费模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其实实体店的倒闭与线上销售的增长并无太大的关系,而是这些实体店没有及时通过转型来获得市场的收益。真正符合消费者的销售需求,是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传统的实体店,如果能及时开辟线上渠道,通过“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的方式,才能在当前的背景下求得更好的发展。

           四、技术环境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概念的提出,是中国为了实现智能制造升级和制造业弯道超车提出的目标。纵观我国的企业现状,大多还提留在工业2.0甚至是1.0的时代。我国传统的自行车制造企业如果不能及时通过创新的发展,无法将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和快速反应生产深入到工厂的生产之中,那么中国的自行车制造竞争力仍将无法提升。在国内经济实现转型的大好契机,自行车企业要将企业自身实际状况考虑在内,踏踏实实迈向“工业4.0”,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全面升级。(lpe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卫星制造行业向“批量生产”跃迁  市场呈“国家队”主导、商业航天日渐兴盛趋势

我国卫星制造行业向“批量生产”跃迁 市场呈“国家队”主导、商业航天日渐兴盛趋势

但近年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与革新,制造成本逐步降低,不断推动卫星批量生产进程。例如,相控阵TR组件、芯片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0%,单星成本从数亿元降至千万元级;航天电子等企业通过智能总装线将生产周期缩短至3个月,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提升10倍以上。有数据显示,我国低轨通信卫星制造成本从早期的3000万元/颗降至当前的

2025年11月18日
全球电动滑板车行业:欧美市场成熟 技术突围下中国品牌表现强劲

全球电动滑板车行业:欧美市场成熟 技术突围下中国品牌表现强劲

受益于政府为降低碳排放和城市拥堵推动的电动滑板车基础设施建设、电池技术进步带来的性能提升、共享出行市场扩容、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等因素的推动,预计全球电动滑板车市场规模有望稳步扩张,2033年达550.1亿美元,2024-2033年CAGR达4.6%。

2025年11月16日
“多式联运”“散改集”政策激活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新空间 三强鼎立格局成型

“多式联运”“散改集”政策激活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新空间 三强鼎立格局成型

发展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对于促进国内经济循环、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运输结构以及提升产业链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政策在内贸集装箱航运领域持续发力:国家政策强调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大宗货物“公转水”,内河航运凭借成本低、运量大的优势成为关键抓手;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是物流大通道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式联运实现一票到底的运输服

2025年11月13日
迎石化转型升级窗口期 我国气力输送系统行业进入上升通道 市场竞争格局有望优化

迎石化转型升级窗口期 我国气力输送系统行业进入上升通道 市场竞争格局有望优化

气力输送技术始于十九世纪末的英国,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及实践,气力输送已成为全球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达到357.6亿美元,其中北美、欧洲合计占比65.4%。预计2027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05.0亿美元,2022-2027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5.80

2025年11月11日
降碳促绿色船舶成新主角 出口领先地位持续提升 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经营业绩拐点初现

降碳促绿色船舶成新主角 出口领先地位持续提升 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经营业绩拐点初现

船舶制造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既得益于全球经济后周期的“红利”,又将享受造船自身大规模“新旧迭代”周期的开启。近年来,中国和亚洲经济发展带动全球贸易量复苏,同时已交付船只到达更换寿命催生替换需求,新一轮船舶周期已至,行业景气向上。

2025年11月10日
从“人眼巡检”到“AI慧眼” 我国城轨运维机器视觉行业迈向一体化智能时代

从“人眼巡检”到“AI慧眼” 我国城轨运维机器视觉行业迈向一体化智能时代

作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提升效率的关键技术,城轨运维机器视觉正迎来高速发展期。该技术通过图像采集与智能分析,实现对车辆、线路、供电等系统的自动化检测与智能诊断。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顶层政策的强力引导下,面对超万公里运营里程带来的庞大运维需求与“夜间天窗期”的时效压力,城轨运维机器视觉行业发展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2025年11月08日
政策驱动与需求上升并进 我国铁路运维机器视觉行业步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政策驱动与需求上升并进 我国铁路运维机器视觉行业步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随着我国铁路运营里程持续增长及运维安全需求日益提升,机器视觉技术正成为推动铁路运维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力量。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等政策推动下,行业已形成从硬件、算法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并在线路巡检、接触网检测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2024年国内铁路运维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达26.7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

2025年11月07日
我国智慧交通行业谋求高质量发展 技术向系统化智能跨越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我国智慧交通行业谋求高质量发展 技术向系统化智能跨越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保持在较高水平。2020-2024年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由34783亿元增长至37893亿元。

2025年10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