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高端产品不断突破

       导读:上半年,为进一步贯彻《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相关配套政策不断落地,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受到重视。

  2016年上半年,全球航运市场触底反弹,国际原油价格低位攀升,我国造船完工量同比降幅收窄,新承接船舶订单回升明显,承接新船订单16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7%。但企业交船难、接船难、融资难的问题没有缓解,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全行业努力奋进,确保船舶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A 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积极落地国家政策,促进高端船舶和海工发展。

  上半年,为进一步贯彻《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相关配套政策不断落地,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受到重视。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对船舶行业中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帮助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工信部发布《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加快提升我国船用设备配套能力和水平,有力支撑造船强国的建设;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明确发展海工与高技术船舶,实施船舶基地提升工程;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三部委联合出台《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多型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成为急需突破的关键装备,并明确了技术攻关重点及目标与重点示范工程。首期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宣告成立,聚焦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这些政策的实施对船舶和海工产业渡过难关起到积极作用。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高端产品不断突破。

  上半年,我国骨干造船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做好主流船型优化,做精特种船舶制造,努力确保交船。交付了全球最先进3.88万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全球首制1.5万吨双燃料(柴油+LNG)化学品船、我国最大2.35万立方米牲畜运输船、全球首艘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和我国首艘极地模块运输船。批量承接了超大型矿砂船(VLOC)、8.5万立方米乙烷运输船、2万吨级化学品船和多型支线集装箱船等订单。豪华邮轮、1万车位汽车滚装船、2万箱集装箱船等建造项目稳步推进。在海工建造领域,在油价持续低迷的形势下,海工企业克服各种困难,成功交付8座海工平台,承接2座海工平台和深潜水支持船等海洋工程船订单。

  大力推进兼并重组,积极稳妥“去产能”。

  上半年船舶行业深入落实中央“供给侧改革”要求,坚持去产能、补短板、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积极稳妥化解船舶行业过剩产能。中船工业集团主动削减上海船厂浦西厂区、广船国际荔湾厂区造船产能;中船重工集团积极推进造修船资源整合,武船重工与大船集团分别与青岛北船和山船重工进行兼并重组;江苏省通过企业转型、长江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总体规划、整合整治中小船舶企业,淘汰落后等方法化解过剩产能。此外,造船市场长期低迷倒逼行业通过市场自发调节,有些大中型造船企业以转产或破产方式退出船舶行业。

  船舶企业主动挖潜,千方百计“降成本”。

  国际船舶市场持续低迷,倒逼企业主动挖掘自身潜力,注重内控管理,狠抓生产过程,改进生产流程,大力推进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不断加强各环节成本控制力度,多举措降本增效。中船重工集团通过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节约采购成本3.2亿元和生产制造成本8000万元;中船工业集团积极推进“阳光采购”工程,钢材综合采购成本下降超过20%;大连中远川崎通过对车间加工流水线布局调整进行优化,使资源管理和利用更加科学化,流水线生产效率显著提升;骨干造船企业钢板二次切割成型利用率达到90%以上,推行无余量造船,有效降低了成本。

  做优做强提效率,智能制造“补短板”。

  我国骨干船舶企业为应对低迷的市场环境,主动加强管理提升质量、加大技术改造提高效率。中船工业集团全面推进“造船建模2.0”框架体系,提升造船效率;大连中远船务创新采用单侧肋板拉入法分段建造,取得肋板拉入无余量零切修率的好成绩;中航威海推行模块化生产缩短船坞占用周期;黄埔文冲开展3D体验平台实船设计,实现跨越式突破。

  与此同时,骨干船厂加大信息化、数字化设计建造力度,加快船厂智能制造项目推进,努力弥补技术短板。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成为船舶行业唯一一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中船重工集团“船舶分段制造数字化车间”、上海振华重工“海上钻井平台装备制造智能化焊接车间”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沪东中华“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分段建造数字化车间”项目正式开工;金海重工智能船厂项目开工建设。

  坚持供给侧改革发展,加强修船行业自律。

  中国船协修船分会坚持供给侧改革,鼓励修船企业大力拓展船舶改装、海洋工程改装、拆船和海外业务,实现向高端改装转型;主动为大型央企和民营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积极尝试国际产能合作;加强行业自律,《中国修船质量标准》完成编制报批,完善修船价格体系,修编完成《中国修船价格指引(2016版)》(红本),努力探索修船业绿色发展、规范发展,推动行业保持平稳运行。统计显示,上半年,重点监测修船企业完成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1.9%。

  B 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新船市场低迷,承接订单越发严峻。

  上半年,受航运市场运力过剩和运费低迷的影响,全球新造船市场大幅萎缩,成交量仅为2067万载重吨,除超大型矿砂船和豪华游轮外,各细分船型需求几乎停滞。韩国和日本新船成交大幅下降超过90%,合计世界市场份额不足20%。我国新承接订单总量增幅明显,主要受批量订造的30艘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VLOC)影响,除此之外,我国新承接订单超过10万载重吨的船企仅有17家,全国前10家船企新承接订单集中度超过86%,比上一年进一步提高,新造船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二是外部环境不断恶化,交船难度日益增大。

  上半年,受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和船东经营业绩恶化的影响,船东削减船价、延期接船、更改船型、撤销订单的现象不断增多,交船难问题依然突出,无法按时交付的船舶停靠在码头影响了企业正常的工期节点,频繁的更改订单影响了企业生产负荷的平衡,未能按时交付的船舶阻断了企业现金流的回收,船舶企业交船难压力不断增大。与此同时,海工装备建造市场依然低迷,新建造市场量价齐跌,成交几近停滞。海工项目履约存在较大风险,改型、延期交付或成常态,订单租约情况将继续恶化,海工装备在手订单交付风险越发增大。

  三是融资难、融资贵影响船舶工业全球竞争能力。

  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部支持船舶工业的金融政策,但金融机构对船舶工业的信贷政策持续收紧,造船资金总量缺口仍然严重,和造船高峰时期相比,江苏省金融机构对船舶工业授信总额下降超过90%,同时贷款审批时间大幅延长,直接导致企业资金周转放缓。当前船舶市场严重低迷,新船价格大幅下降,首付款比例大幅降低,延期交付导致回款难度大幅增加,船企建造过程需要垫付大量资金;我国船企融资利率远高于日本和韩国,融资难、融资贵将进一步推高我国船企建造成本,降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四是船舶配套企业经营风险逐步显现。

  上半年,受造船市场低迷和滞后性影响,船舶配套业主要指标出现下滑。据统计,94家重点监测企业船舶配套产值150亿元,同比下降3%,低速柴油机完工150台/255万千瓦,功率同比下降15%,船用曲轴、甲板机械、船用发电机等主要配套设备产量也有所下降,特别是新接订单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后续生产。此外,随着配套设备价格下跌,部分产品改期或撤单,人工成本持续上升,货款回笼困难等问题越加突出,船舶配套企业经营风险逐步显现。

  C 期待政策支持“落地”

  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长难有较大起色。航运市场运力过剩加剧,全球海运贸易复苏受阻,三大主流船型市场将继续低迷,短期内仅有豪华邮轮、支线集装箱船、特种船和公务船存在一定的结构性机会。预测全年,全球新船成交量将约为4000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在1亿载重吨左右;手持订单量可望保持在2.5亿载重吨水平。预计全年我国造船完工量4000万载重吨左右,新接订单量比上年有所下降,但国际市场份额有所回升,年底手持订单量下降到1亿载重吨左右。

  建议进一步落实金融机构支持船舶工业发展的政策。

  当前,船舶工业处于极度困难的时期,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船企等方面应加强沟通,合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议国家继续落实差别化工业信贷政策,特别是从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工建造的骨干船企提供市场化债转股、低息贷款、停息挂账等多元化政策支持;继续加大对骨干船企的直接融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扩大发行标准化债权产品优化金融结构,简化企业境外融资核准流程;金融机构应真正落实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的支持船舶工业发展政策,实施“一企一策”差别化信贷政策,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实施精准支持;继续探索融资租赁、产业基金、在建船舶抵押等金融服务方式,支持船舶工业渡过难关。

  继续落实船舶行业“去产能”的政策支持。

  “十二五”以来,船舶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下,新增产能得到有效遏制,过剩产能得到主动削减,存量产能得到优化提升。建议继续落实兼并重组相关政策,对兼并重组企业提供专项财政补助,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支持;对兼并重组职工安置、人员分流等给予适当资金补助。

  继续加大船舶企业“补短板”的支持力度。

  当前,国际船舶市场处于调整周期,船舶企业要想在新一轮复苏中取得先机,只有加大技术创新补齐短板,走发展高端产品和提升关键配套能力的道路。建议国家通过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等方式,加大在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和关键配套设备研发领域的投资力度,并在骨干船企技术创新、国际并购、引进合作的过程中提供更多便利和政策支持,切实推进豪华邮轮、极地船舶、深海装备及其关键配套设备等重点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加强对骨干船企两化融合、生产流程再造、信息化工程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扩大内需,促进船舶工业健康发展。

  在国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公务执法船和战略物资运输船、远洋渔业船舶和工程船舶等的国内采购力度;加大江河湖海船舶的改造更新和江海直通船舶的需求;加快低效率、高排放老旧船舶淘汰更新;促进船舶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降低税费简化手续,减轻企业负担。

  在市场环境低迷的背景下,种类繁多的税费已经成企业的重要负担,建议国家和地区政府针对各个地区的具体实际,调整房产税中有关土地部分等重复征收的税费,减免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对列入白名单企业免征国外技术引进所缴纳税费以及防洪安保费、海域使用金、河道使用费等地方税费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在通关流转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简化通关手续。可尝试在厂区设立海关,在码头进行通关检验,提升通关效率,保证在建订单顺利交付。继续推进智能制造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缓解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3年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延续高扩能态势 新增产能400余万吨

2023年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延续高扩能态势 新增产能400余万吨

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涤纶长丝产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由2017年的3009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4286万。

2024年01月04日
首届棉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山东)峰会成功举办 引导行业向高而攀

首届棉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山东)峰会成功举办 引导行业向高而攀

棉纺织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横跨农业和工业两大生产领域,涉及棉花生产、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和终端消费等多个环节,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023年10月11日
2023年3月全国收购皮棉加工率为98.7% 销售率为72.2%同比提高26.7个百分点

2023年3月全国收购皮棉加工率为98.7% 销售率为72.2%同比提高26.7个百分点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截至3月底,全国收购皮棉加工率为98.7%,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均值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新疆加工率为98.8%,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均值下降1.2个百分点;全国收购皮棉销售率为72.2%,同比提高26.7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均值提高9.3个百分点,

2023年04月24日
2023年1-2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6725.2亿元 同比下降8.2%

2023年1-2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6725.2亿元 同比下降8.2%

1-2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0%,营业收入6725.2亿元,同比下降8.2%;利润总额155亿元,同比下降

2023年04月14日
高端风筝市场迎来上升期 定制化或将成为趋势

高端风筝市场迎来上升期 定制化或将成为趋势

今年3月以来,风筝已经多次登上微博、百度、淘宝等平台的热搜榜单。3月,有电商平台风筝销量更是一度暴涨498%。据悉,这几年高端风筝的市场需求和设计要求也在开始暴涨,价格也随之涨了约4倍。

2023年04月07日
2023年1-2月全国新闻纸产量10.8万吨 同比下降12.2%

2023年1-2月全国新闻纸产量10.8万吨 同比下降12.2%

2023年1-2月,全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79.2万吨,同比下降6.5%,新闻纸产量10.8万吨,同比下降12.2%。规模以上造纸和纸制品企业营业收入2093.6亿元,同比下降5.6%。

2023年04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