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小米即将IPO估值达1000亿美元,我国智能家居行业日益繁荣

        2011年8月16日,中国科技界发生了一件大事。雷军的小米科技发布了国内首款双核1.5G手机——小米1,开启了整个国内智能手机行业的新纪元。这是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除了昂贵的苹果手机之外,物美价廉的国产智能机也能够如此出色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凭借小米一战成名的雷军也因被比喻为中国的乔布斯而被称为“雷布斯”。其独特的口碑及情怀模式也引来众多中国手机厂商的竞相模仿。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竞争者的加入,以及国产手机大厂相继疯狂围攻低价市场,小米昔日的辉煌一度黯淡下来,甚至有人断言,小米的时代已经终结。2016年,小米更是遭遇“滑铁卢”,在华为、OPPO和VIVO等厂商销量激增的同时,小米销量暴跌36%。而就在人们以为小米已经不行了的时候,2017年10月,小米却提前完成了当年1000亿人民币的营收目标,安稳地走出了低谷期。2018年新年伊始,小米更是新动作不断,1月15日,多家媒体同时爆料小米即将IPO的消息。

        那么小米IPO的细节究竟是怎样的呢?会选择在哪里IPO ?确切的时间会是什么时候?估值是多少?《投资者报》记者联系到了小米品牌部的相关负责人,关于IPO传闻,该负责人未予否定,但有关于更多IPO的细节,对方表示不予置评。

        引投资者遐想不断

        有消息称,有数十家中外投行参与进了这场激烈的承销商资格竞标。目前已有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和德银率先抢得入场席位。

        不过,这份名单并非最终版本,上面的承销商数字可能会继续扩大。有知情人士表示,小米承销商名单中还将有中资投行的身影,但目前后者的名单还未出炉。

        有如此多的投行争相竞逐,可见其承销费用非常可观。因而关于小米的估值,也引得投资者遐想不断。目前传闻的数字有500亿美元、1000亿美元,甚至还有雷军会将估值目标定位在2000亿美元的消息。

        对于2000亿美元估值的传闻,小米科技投资部的并购业务负责人孙志超公开在社交媒体上予以否定。据孙志超描述,在1月9日小米科技的内部会议上,小米科技的高层管理人员曾表示,要找出这个称估值可达2000亿美元的内部人员,一旦找到将予以开除处分。

        而对此前雷军因IPO将成为中国首富的传闻,一位小米的工作人员也在其个人社交媒体上对这种说法予以否认。

        “肥肉”遭投行争相竞逐

        那么小米真正的估值究竟会是多少呢?


        有投行人士认为,小米估值即便达到1000亿美元仍是一个合理的数字。衡量小米的估值并不能只看手机业务,小米的另一半价值是在手机之外。

        早在2014年年底,小米公司E轮融资的估值就已经达到450亿美元。在经历了2015年和2016年的低谷期后,小米2017年实现翻盘,成为唯一一个在销量大幅下滑后,成功逆转的手机厂商。现如今,小米不再将自己定位于手机厂商,而是一个超级大市场,是硬件、新零售和互联网的组合。小米宣布,其智能家居生态链已经初具规模,2017年盈利200亿元人民币。

        美国东部时间1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表示,小米生态链公司华米已经提交了IPO招股书。作为小米的生态链公司,此次华米科技提交IPO招股书,其上市或对小米的估值产生较大影响。

        招股书中显示,华米科技拟议的最高筹资额为1.5亿美元,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板块上市,股票代码为“HMI”。招股说明书中暂未透露首次公开招股的发行价格区间及股票发行数量。

        此次华米科技提交的IPO招股书并未公布具体定价,但通过其内容可以了解,华米科技2017年前三季度营收近1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9537万元。2016年同期营收为9.4亿元,全年营收15.6亿元,同期亏损1904万元,全年净利润2394万元。

        子公司登陆美股是否预示着小米科技也会登陆美股呢?现在下此定论还为时尚早,对于小米科技这一潜在的超级独角兽展开追逐的不仅仅是投行,还有不同地区的交易所。有分析人士认为,港交所近期终于表示愿意开放“同股不同权”(指资本结构中包含两类或者多类代表不同投票权的普通股的架构)公司的上市,也被认为是不想在阿里巴巴集团之后再错过小米等科技大公司的诚意示好之举。

        10亿“赌约”胜负将分

        2013年,雷军曾向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发起挑战,表示五年内如果小米营业额无法超过格力,则输给董明珠一块钱。董明珠回应,“一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雷军则豪言:“我们是中国创造,你是中国制造。所以10亿人民币,我们必胜。”当年,小米的营业额为316亿元,格力的营业额为1200亿元。

        转眼间,五年即将到来,赌约还剩不到一年,格力的发展依旧稳健,小米却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小米。截至2017年10月,小米营业额突破了1000亿元,而格力截至当年9月30日的营业收入为1120.3亿元,距离董明珠在2012年提出的“2018年2000亿”的目标还有不小距离。

        去年,家电业专家刘步尘表示:“董明珠曾称,格力每年营收增长比例为20%,其2017年如若达到1500亿元的营收,那么格力在2018年的营收将达到1800亿元。而今年小米的营收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单从营收规模来看,小米目前与格力电器相差很大。不过目前格力的营收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依靠空调产业,其智能设备等新产业还在培育之中。从未来的市值和规模的成长性来看,小米更胜一筹。”

        产业经济观察家洪仕斌也曾公开表示:“如果小米IPO成功,则其市值将远超格力。而IPO成功,也将助推小米在产业上的扩张,给小米的规模提升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此外,多年来格力一直发挥稳定,其智能设备等新兴产业也已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间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市场普遍猜测雷军会通过小米的IPO来赢得这一场赌局。小米一旦成功上市雷军可谓是胜券在握。不过真正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帷幕,最后究竟会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4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1、国内少有玩家达到自主学习的完备目标

          我们所展望的智能家居前景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产品。智能家具的定义是以住宅为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由硬件(智能家电、智能硬件、安防控制设备、家具等)、软件系统、云计算平台构成的一个家居生态圈,实现人远程控制设备、设备间互联互通、设备自我学习等功能,并通过收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生活服务,使家居生活安全、舒适、节能、高效、便捷。也就是下图所展示的第三阶段的性能,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才是AI应用的下游领域。

图:智能家居的进阶
 

          2014年的智能家居以连接wifi作为智能的标志,完备是以AI为核心的自主学习。我们特别研究了2014年的智能家居市场,2014年被称为智能家居元年,诞生了众多智能产品,主要可以分为构建网络中心的路由器、控制器等产品;生活辅助如插座、电灯、摄像头、电器等产品;家庭娱乐如音响等产品;改善生活的床、净化器等产品,其中最为“红火”产品是智能插座和智能路由器。我们注意到当时所有的产品都“标榜”两个性能:能够链接wifi,手机能够控制,所以在2014年以是否连接wifi作为了智能的标志。而从这几年的技术路径来看,并非连上wifi,能够用手机控制就叫智能家居。通过手机等设备控制家居只是智能的初步阶段;进阶是物与物相连,每个设备都可能对其他设备发出指令,wifi、蓝牙只是接连的基础方式;完善的智能家居应该是能够自主学习使用者习惯,根据不同使用者指令可以完成不同操作,而这一目标正是AI支撑下的技术路径。目前,以语音交流为主的智能音响就是AI技术支撑下的典型智能家居产品,所以可以看到的是在AI的高速带动下,智能家居已经由最简单的自动走向自主。

图:以连网为标志的技术时代
 

图:智能家居技术路径:AI支撑的自主学习是完备目标
 

          传统家电厂商、互联网巨头、聚焦智能家居的初创公司为主要参与者。目前智能家居产业链涵盖:上游硬件、软件及技术支持,中游的智能家电/家居厂商,服务下游用户。其中,智能家居厂商有做单品的厂商和平台厂商两类。正是由于智能家居是家居+互联网,甚至家居+AI的产物,整个产业的参与者可以归为:传统的家电厂商、互联网公司、以及聚焦于智能家居的初创公司。这种分类是在最广义的智能家居的范畴下的分类,如果要以AI/自主学习为标准大多数产品都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

表:传统厂商、物联网巨头、初创公司之争
 


          2、国内主要玩家情况

           2.1传统家电公司多以家电为切入点

          海尔智能家电已初步实现自主,U+平台具备一定基础。海尔一直着力推进家电的智能化,欧睿国际2016年报告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用电器已经占据全球龙头地位,强大的市场份额为智能家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尔互联空调也取得全球销售第一的成绩,占据23.6%的市场份额。海尔打造全面的智能生态布局,推进智能家电(互联网空调、冰箱),开发智能芯片,推出APP,三个层面的布局形成网络电器+交互+服务+平台的模式。海尔的U+平台提供物联网智慧家庭领域行业解决方案在家电厂商中属于较全面的解决方案,“U+物联云1×3”。该解决方案由UHomeOS解决方案、U+云联(互联互通)解决方案、U+云算(大数据)解决方案、U+云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构成。海尔打造的U+智慧生活平台已经与苹果Homekit、googleBrillo/Weave、华为hilink等协议实现互联互通,满足超过120种智能单品的接入。海尔的互联网家电与苏宁、爱奇艺、蜻蜓FM合作带来新的智慧体验,也增强了媒介入口和O2O社会服务能力。同时,海尔与百度DuerOS开展合作,将对话的AI系统赋能海尔产品,目前已经推出海尔馨厨冰箱。2014年海尔与阿里达成合作,共同推进智能购物电视,海尔阿里电视不仅可以通过访问淘宝和天猫购买物品,还可以观看蓝光高清电影、畅玩视频游戏。目前已经推出第四代电视,通过AI技术实现了语音助手、图像识别、内容推荐以及家居管理,大大提高了人机交互能力;并且通过海尔阿里电视可以实现电视对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其他设备的操控。

          美的开放智能家居生态,目前以单品模式为主。美的提出M-Smart智慧生态计划,推出30多款智能家电,涉及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烤箱、油烟机、智能灶、洗碗机、健康秤、空调、风扇、抽湿机、沐浴系统。美的智能产品的智能体现在不需要用户手动完成所有的控制和调整,如智能冰箱植入了食品管理系统,能通过图像和RFID识别技术,冰箱可以识别食品药品的种类,显示食品的保鲜日期,还集成了一键下单功能。美的提出“去中心化”,从7个方面实现开放:芯片/模块、连接、协议、能力、服务、电商平台、安全建设。美的和腾讯开展合作,共同构建基于IP授权与物联云技术的研究,以此实现家电产品的连接、对话和远程控制。

          海信是多个智能硬件为主,具备一定自主学习的属性。Hi-Smart2.2系统涵盖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环境监测、便捷控制五大版块,22款智能家电设备、57款智能硬件设备的家居系统解决方案。其中设计了深度逻辑控制,除了响应用户自发地操作命令,还实现了设备间的互相对话、自主协同工作。海信智慧家居也搭建了开放智能终端云平台,它由云端收取用户的指令,并对不同的用户进行行为特征分析,通过“接收、判断、学习“的机制,记忆并学习用户平日操作习惯,完成自发反馈。九阳则是根据自身特点切入智能厨电的小单品。

          2.2互联网公司更注重智能硬件和生态

          小米依托“米家”打造庞大生态闭环。小米智能家居是围绕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三大核心产品,目前米家APP已经接入照明、安防、小家电、空调等多个产品,截止2016年米家的总用户数已经达到5000万。2014年小米12.66亿元入股美的集团,双方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态链、移动互联网业务领域进行多种模式深度的战略合作,并对接双方在智能家居、电商和战略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团队。同时,小米也和地产加强合作,合作方包括:华润置地、南京银城地产、正荣集团、金地集团、成都仁恒。


          京东以3C电商起家,依托电商平台资源切入智能家居。京东是最早布局京东众筹的,抓住时机,扶持了近100个智能产品的众筹。京东金融也在为早期的智能硬件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京东众筹担任着宣传和产品融资的智能。2016年,京东智能推出京东微联“智慧家”战略,宣传“一个APP控制所有智能家居设备”。京东不断开展与第三方品牌的合作迅速扩大品类。

表:互联网企业的智能家居布局
 

          纵观以上巨头的布局,也面临了许多落地之难,例如智能单品应用场景有限,app下载次数少且所谓一键控制稳定性较差成为空头支票,app与第三方技术不统一等。在智能家居之争中,一个稳定强大的基础平台叠加多场景且智能互通的硬件才是消费者希望看到的未来。


          2.3初创公司多以小场景为切入点


          聚焦于智能家居的初创公司难以形成平台,目前的常态是开发小家电单品。大型家电进入门槛较高,仍是传统大厂商为主导,创业公司以小家电为主,如安全监控、小型家电用品等。但是单品的智能化除了利用AI技术提高交互能力,在设备互联有的仍是通过联网或者连接APP。对于这种单品而言,加入如海尔、小米的家居生态尤其重要,这也是对平台类公司,产品的互补。以下归纳了创业公司的智能家居产品。

表:部分初创公司的智能家居布局
 

         传统家电企业和互联网厂商领头发展。综合来看,互联网厂商和传统家电采用合作与自建的两种形式,BAT与家电厂商的合作是开发大型家电,小米自建生态圈的形式是开发小型家电。我们发现现阶段的智能家居产品已经具备基础交互功能,背后的支撑就是AI技术,而BAT作为技术的强大支撑与家电厂商合作,可以加快智能化的发展。目前各商家推出的产品基本无法互通,基本采用“传感器+芯片+APP”的模式。海尔与小米都愿意开放生态,海尔已经开放了云服务数据、智能硬件APP等接口给合作伙伴,对于小米而言,未来如果其向合作伙伴统一开放miui的接口,会有大批的传统家电厂商愿意加入到miui阵容中来。而创业公司的单品就是对平台内容的完美补充。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GSL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房价全面下跌 春节期间国内二手房交易量猛增

房价全面下跌 春节期间国内二手房交易量猛增

2023年中国新房市场交易规模下滑,而二手房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居民对于二手房的购买需求仍在增加。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9.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2%,销售金额约10.3万亿元,同比下降6.0%。

2024年02月23日
我国大力推进城市更新 2023年1-11月全国共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约6.6万个

我国大力推进城市更新 2023年1-11月全国共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约6.6万个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及各地政府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已取得不俗的成绩。据住建部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411个城市共实施2.3万个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达5.3万亿元;2022年全国共实施6.5万个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达5.8万亿元;2023年1-11月,全国共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约6.6万

2024年02月06日
我国房地产行业:2023年调整优化政策取得积极效果  多项指标降幅收窄

我国房地产行业:2023年调整优化政策取得积极效果 多项指标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有涨有降。

2024年01月23日
受益消费升级景气度持续我国集成吊顶市场渗透率提升  行业龙头整合空间较大

受益消费升级景气度持续我国集成吊顶市场渗透率提升 行业龙头整合空间较大

目前来看,集成吊顶除了在应用在家庭住宅装修装饰领域,在公用建筑装修中规模也在持续增长,并且随着国家对基建业务的支持加大,集成吊顶的应用也将逐步扩大,数据显示,在2021年我国公共建筑装饰市场规模达到了2.76万亿元。

2024年01月17日
政策利好下我国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多  2024年新建设项目仍在持续推进

政策利好下我国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多 2024年新建设项目仍在持续推进

在政策利好环境下,我国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多,比如在2023年北京市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目标为8万套(间)、各类保障性住房竣工目标为9万套(间)。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年目标已经完成,实现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约8.15万套(间),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约9.27万套(间)。

2024年01月12日
“纷纷整活” 2023年下半年各市楼市新政频出  但国房景气指数仍持续下降

“纷纷整活” 2023年下半年各市楼市新政频出 但国房景气指数仍持续下降

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时出现环比下降、同比涨跌互现的情况,商品房住宅价格指数继续低迷。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来看,10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93.40,同比环比均呈下降走势。

2023年12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